在此紀錄整理所收尋到有關身心健康的資訊...

2019年8月25日 星期日

人生夢想~我可以輕鬆呼吸了

一位48歲女性,10年前診斷出原發性肺動脈高壓,必須使用高額自費血管擴張劑加上氧氣治療。長期注射血管擴張劑使身體出現過敏反應,甚至併發發炎症狀;只要活動就呼吸喘到無法出門,越來越力不從心,心臟內科醫師建議接受肺移植。等候手術的期間開始到呼吸復原中心,接受呼吸治療師規劃的個別化肺部復健運動。

呼吸治療師在肺移植等候階段,先執行一系列全身性系統評估,呼吸功能評估方面,包括:肺功能檢查、30秒坐站測試、6分鐘行走測試、尖峰咳嗽流量、肺活量、最大吸氣壓力與吐氣壓力。進一步對心理方面之評估,包括:生活品質量表、呼吸困難評估問卷、藥物、營養與社交等。並針對病人的狀況教導呼吸調控、加上適度的有氧運動訓練及痰液清除治療計畫,避免病人反覆肺部感染以達到維持生活品質之目標,改善病人的呼吸狀況和運動耐受力,來渡過等待肺移植的漫長時間。

經過長時間的麻醉、手術和術後疼痛問題,加上術前長期慢性呼吸衰竭伴隨呼吸肌無力狀況,造成痰液清除困難和肺部塌陷等併發症,手術後隨病情變化調整肺部復原治療計畫,如誘發型肺量計訓練、間歇性陽壓呼吸訓練、胸腔物理治療及教導有效咳嗽,來維持呼吸道清潔和肺部擴張;呼吸肌肉力量訓練越早介入越好,可縮短呼吸器使用天數和加護病房住院天數。

依據病人不同狀況,設計個人化運動處方、肌肉阻力訓練與衛教內容,縮短病人恢復期。術前因肺部通氣障礙長期過度使用呼吸輔助肌,導致呼吸型態改變,術後即使通氣障礙改善,但依舊使用固有的呼吸型態,無法達到良好的有效通氣,故為病人重新塑造正確的呼吸調控模式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治療師會教導正確的腹式呼吸、噘嘴式呼吸及正確使用呼吸肌肉的方式做為運動訓練的基石。
術後肺部復原運動訓練與運動處方包含三大項目,柔軟及伸展運動、阻力運動及有氧訓練。柔軟及伸展運動主要增加病人肺部擴張;而阻力運動在增加特定肌群的肌肉力量,如利用啞鈴、砂袋和彈力帶訓練股四頭肌及特定動作訓練核心肌群,應付日常生活所需並進一步有氧訓練。利用可調阻力的腳踏車來訓練有氧運動,以加強整體心肺功能、運動耐受度及肌力,增加自主活動時間及範圍。上述訓練需維持1年以上,定期再評估並調整治療項目及運動處方。移植後需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出院前加強居家環境清潔及感染控制衛教,並設計居家運動處方,達到自我照護及監測的能力。呼吸治療相關的訓練需建立在良好信任和信賴的關係,可提高病人的治療遵從性和執行力,達到最佳心肺體能狀況。
手術屆滿1年後,林小姐已恢復日常生活作息並回到職場,她說「當初不敢想像,可以恢復到現在的狀況,別人都看不出來我是病人」,「現在的我可以健康的陪伴照顧家人,回南部老家看看爸媽,他們激動高興的表情,鄰居也紛紛前來恭喜我,讓我感恩又感謝長庚醫院的肺移植小組」,對呼吸治療師來說,看到病人能重獲新生,重燃生命的熱情與希望,就是我們的最佳動力。

呼吸對了嗎 改善三大不良習慣

呼吸,除了是維持生命的必要條件之外,還會反映出很多你不會注意的狀況;書籍中也提到,人類的肺平均有2顆足球大小,但是因為不正確的呼吸,或者是你根本不會注意呼吸的重要,導致一生中大部分時間只用了不到50%的肺部空間,體內自然容易出現缺氧。

錯誤一 呼吸短、淺

現代人常聽到的文明病,多半是因為工作環境、壓力、生活環境等等因素引起,造成緊張、焦慮、運動量不足等情況,通常在這樣的狀態下,呼吸絕對是不自覺的變短、變淺,長時間下來你已經不會察覺到這個壞習慣了。

呼吸短、淺,是無法增加氧氣攝取量的,新鮮的氧氣還沒進入肺葉深處就被吐出,這樣的呼吸就幾乎沒有達到效率;造成這樣的問題,最大因素就是使用胸式呼吸,胸式呼吸在吸氣時,胸腔會擴大、肩膀會上提,但腹部還是保持平坦。

如此一來,空氣只會送到肺部的上半部,在下半部的空氣就無法有效的做氣體交換,延伸而來的問題就是身體內的大小器官就會有缺氧的情形。

腹式呼吸

改善呼吸淺、短的問題,讓空氣能夠進行更深層的交換,就必須學會「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就是將空氣吸入腹部,在吸氣時腹部會隆起,增加空氣容量,吐氣時就會往內凹陷,當呼吸變得更深層、更緩慢,就越能讓肺泡達到更好的擴張;

連帶的提升橫隔膜與胸肌的運動量,甚至是體內深層肌肉的運動量。

書籍中提到,一開始可以躺著練習,讓腹部可以呈現自然的起伏,較容易抓到腹式呼吸的訣竅;能夠提昇身體含氧量,也是最有效率的呼吸方式。
錯誤二 以口呼吸

也有不少人習慣的以口呼吸,口部呼吸最容易看出來了,口部微開、面部表情會呈現呆滯鬆懈,看起來怪怪的。除了表情上的不雅之外,其實對身體影響也頗多的。

使用鼻腔呼吸最大的用處,在於鼻腔裡的構造可以淨化基本的空氣,像是鼻毛、黏液都會將空氣中的雜質過濾,並讓空氣通過鼻腔時讓空氣變得溫暖、濕潤,相反地口部呼吸無法將讓空氣變得溫暖、濕潤、過濾雜質,還會讓你口乾舌燥,引起另一方面的症狀問題。


邊走邊低頭 所有不良姿勢全上身 ©Flickr cc

鼻腔呼吸練習

您必須在有意識的狀態,專注的使用鼻腔呼吸;很多時候這樣的動作10次之後就會錯亂,所以必須專心。

1.專注的把背部、頸部、骨盆打直,抬頭挺胸縮下巴。
2.緊閉嘴巴與肛門,由鼻子吸氣,慢慢的提高橫隔膜,在緩緩的吐氣。
3.進行上面兩個動作時,將牙齒上下顎分開約1~2mm,但嘴巴緊閉。


錯誤三 姿勢不良

經常久坐辦公室,站在門市服務,坐姿、站姿不良就是很多文明病的源頭,呼吸也不例外,造成呼吸短、淺,嘴巴呼吸,有很大的因素就是姿勢不良,身體進行每個動作時都必須在最穩定、平衡的狀態才行。


躺在床上、沙發上使用電腦或是當低頭族 是非常不正確的 ©Flickr cc

像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讓大家都變成了「低頭族」,雙腳交疊的翹腳看電視,駝背彎腰在電腦前等等,都會讓身體歪斜不平衡,連帶的讓呼吸無法完整、順暢。不只是在坐著時,若站著也無法讓肩膀與骨盆保持水平,呼吸也一樣會變淺。

放鬆肩膀 背脊打直

背脊打直,已經是大家經常聽到的詞了,坐姿背後要打直、挺住,肩膀放鬆不要使力,這樣可以讓整個呼吸道暢通,讓空氣能更容易的進入身體,進行深層的呼吸。

一定要仔細的感受身體間的變化與感覺,記住這些感覺,慢慢的體會腹式呼吸所使用到的部位,再確認上半身的狀況,有很多時候當你專注在呼吸的部份,又會忽略肩膀與背部。

淺談不良習慣對於呼吸的影響,不管你是在運動或者是平時活動,都要時時去注意腹式呼吸的概念,因為這個動作會在不知不覺中慢慢的影響你的表現。


姿勢不良引發的各種問題 ©Flickr cc

呼吸:紓壓運動的重要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