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儀先生把人們千變萬化十分複雜的性格與氣質,按金木水火土五行陰陽來說明其變化的規律。但五行具體到每個人身上不是單一的,而是各有所偏。他發現人的心性與人的一生健康疾病壽夭禍福有密切關係,所以他强調人們要「變性」(變化氣質與性格)/「化性」(化除氣禀性),認識自己五行性的陰陽消長變化的規律,要熟悉它,駕驭它,讓它按正常的規律運行,轉逆為順,化剋為生,撥陰反陽。便可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改變自己的境遇。鳳儀先生是通過人的五行性理陰陽消長變化規律來探测人的躯體髒腑疾病變化的情況。但性理陰陽消長變化,可由人的面形/體態/氣色和聲音中觀察出來,誠於中形於外。(與《黄帝内經》/《陰陽二十五人篇》的論述有明顯區别)。鳳儀先生在性理療病的實踐中,發現恨怨惱怒煩是危害人體健康造成疾病和破壞人我關係的主要因素。它是來自父母的遺傳和後天的習染以及其它尚未被發現的原因,是五行中的陰面。五行性中的陽面,則是人類純潔善良光明澄澈的德性。(這裡所講的陰陽與中醫所講的陰陽有所不同)。五行性中的各種性格的體態/面色/氣度/聲音等論述,都是從鳳儀先生在多次主講的「性理講習班」中總結整理出來的。
面長瘦而露骨,上寬下窄,色偏青,肩背耸直,脚步高壓有聲,語音直而短,氣度軒昂。木性分陰木陽木,形同而氣質清濁隨心性變化。
陰木性情粗暴,出言撞人,好陰沉,因小失大,以私害公,以情悖理,情多偏見,執拗頑梗,高傲自大,不易接近。不服人好毁謗,掘人隱私,好抗上,氣量窄小,不耐激觸,難成事功。平生遇事多難,常不如意,因之怒氣填胸,癒形乖戾。鳳儀先生說「愁就生陰木,哈哈一笑,便可提升腎水」。
陰木好怒,怒的表現:
一、受壓制,到在忍無可忍的時候,竟氣得渾身發抖。一旦暴發,便燃起怒火,一試決斗,後悔莫及。
二、人之所為,違背已意,大發脾氣。
三、見事不合理,出於氣憤,打抱不平。
四、不滿情感,發泄於外,便火冒三丈,暴跳如雷,不考慮後果。
五、怒的特點:以愚蠢開始,以後悔告終,往往幹出無法挽回的蠢事。
陰木内存,好怒傷肝,肝氣不舒,胸肋疼痛,肚腹膨胀,頭迷眼花,兩臂沉重,四肢麻木以及中風等,這便是受陰木之害。要想癒病,必須化陰木為陽木,生出仁德/愛人愛物之心。
陽木是木之本性,主仁德,正直有主意,敢作敢當,好生惡殺,公而無私,心口如一。遇事不盲從,有定見,處事不谄谀,行為端正。常存悲天憫人之心,化俗救世之願,捨己為人。古往今來,凡成大業者,皆俱陽木之性。
面上尖下寬,多豐盈/色偏紅,坐立摇擺不安,行動疾而摇,脚步急快語音尖多破,氣度端然。陰火多拘謹。火性分陰火陽火,形同而氣質清濁隨心性變化。
陰火性,急躁多貪,好誇張,喜虛榮,行多狂妄,奔高貪好,爭名逐利。外明内暗,見人不見己,知進不知退,得理不讓人,常以屑瑣細故,致使全家不歡。欺侮老實人,吹毛求疵,好爭理。捧勝不捧敗喜奉承。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富貴。老年多昏愦,行多過失,屢改屢犯,老死且至,悔恨無及。
陰火好恨恨的表現:
一、個人利益被傷害,氣憤得不到發泄時的心情。
二、内心潜藏著不滿,伺機報復。滿足不了私欲,便耿耿於懷。
三、自尊心遭到傷害,一有觸動,便引起憤恨的火焰。
四、癒得不到發泄,埋藏在心底的禍源癒强烈,一旦暴發,便可釀成大禍。
五、恨的特點:隱而後發,一發便易引起狂濤巨浪,往往有預謀。
陰火内存,恨多傷心,甚則心跳心慌,心熱吐血,頭晕目眩驚怖不眠,神經錯亂,顛狂谵語,危及身命。這是受陰火之害。要想癒病,必須化陰火為陽火,以辭讓為心,多責己,達天時。
陽火是火的本性,光明磊落,通情達理,文采節制,表度有章。聰明謙讓,舉止大方。事無巨細,考慮周詳。能高瞻遠瞩。明禮達時,有無入而不自得之象。古今創制大經大法的偉人哲土。皆是陽火的功能。
面容豐厚,多方,色偏黄,背隆腰厚,行動穩重,語音寬宏,氣度沉穩。土性分陰土陽土,形同而氣質清濁隨心性變化。
陰土性呆板,樸拙,不尚外表,思想簡單,近於愚直,易上當受騙。不開通,行拙欺人,言信行果,未必中理,寡言少語,是非不分,固步自封,好生怨氣,郁結生陰,多起疑忌,無中生有,以假當真。
陰土好怨,怨的表現:
一、受欺侮或受壓抑,敢怒而不敢言的心理狀態。
二、事情没作好、受斥責。内心委屈。
三、吃虧了,口不言,心憋屈,疑忌他人。
四、事不遂心,埋怨别人。
五、怨的特點:含而不露,忍而不發,自身受傷。
陰土内存,怨氣傷脾,脾胃軟弱,膨悶胀飽,胃寒腹病,上吐下瀉。消化不良。食欲减退,重則噎隔轉食,有傷元氣,中虧氣短或氣淤氣窒。要想癒病,必化陰土為陽土。明因果,生信心,法自然。
陽土是土之本性,忠厚信實,篤誠諄樸,寬宏大量,容而能化。舉止穩重,剋盡職責,為人謀而忠,與人交而信。出言任事,内外如一。對奇才異能,可兼收並蓄,厚德載物,為成功之母。
面圓微長方,色偏白,颧骨高,唇薄齒利,身段不高,語音響亮,氣態活潑。金性分陰金陽金,形同而氣質清濁隨心性變化。
陰金多虛假,好分爭,喜變更,虛妄不實,嘴甜心苦,習於谄媚。更或心逆而險,言偽而辯,巧言令色,妒功害能,掩人善行,喜聞人過,好言人短。行事傷人,凶狠成性,刻薄寡恩,狡猾無主。得權在位,便能亂世,凶奸之徒,多由此出。在家庭,則父子責善,夫妻寡義,倫常乖舛,分崩離析。
陰金多惱,惱的表現:
一、對環境不滿意,但又難以擺脱時的心理狀態。
二、看不上的人,還離不開。孤高自賞,患人之不已知。
三、瑣事纏身,譊譊不休。或事不遂心,說不出,道不明,處於自我折磨的心境。
四、處事虛偽,但又漏了破绽時的心情。
五、惱的特點:多出於嫉妒,好表現小動作。
陰金内存,好惱傷肺,甚則咳嗽痰喘,元氣不足,一交秋冬,病益加劇。重則肺癆痈,這便是受陰金之害。要想癒病,必須化陰金為陽金。生出義氣,遇事多想人之好處。
陽金是金之本性,主意氣,性豪爽,善言談。知過必改。好善惡惡,剛毅果決,有謀善斷,危難不避,勞怨弗辭,見善勇為,見得思義。終成大功的奇才義士,光彩人物,多屬陽金之功力。
面多肥、漫團、下稍寬。色偏黑,眉粗目大,行動遲緩,語言慢而低,說話滯涩,氣度和藹,水性分陰水陽水,形同而氣質清濁隨心性變化。
陰水多愚魯、好煩悶,喜緩慢,性退縮,習慣邋遢,行多迂腐,自卑自棄。好抱屈,多生回頭氣。行拙湮人,優柔寡斷,是非不明,多思多慮,缺獨立性,進退失據,處事失機後時,抑郁終身無所短長。
陰水多煩,煩的表現:
一、窩囊苦悶,自卑退縮的心境。
二、隨不上大流,别人嫌他慢,他反嫌别人急。
三、不合群,人家看他無能,他自己煩悶,最不愛看不對他心的人。
四、性緩慢,失機後時,好後悔,猶豫不定。
五、煩的特點:自我封閉,人我思想交流的通道常被堵塞。
陰水内存,多煩傷腎,腰腿疼,偏身疼、腹痛、腎虛虛癆,有虧精氣神,好生悶氣,氣落轉寒,是受陰水之害。欲好病,必化陰水為陽水,要有自知之明,多認不是,生出柔和智慧。
陽水活潑自然,隨遇而安,沉穩雅靜,智慧巧思,和萬緣而不變。恬淡虛靜,涵養力强,功成不居,古人淡泊明志,必寧靜致遠。中外科學家,皆陽水之功能。
五行性主病的部位,概括的說:上焦的病多半是火,下焦的病多半是寒,左右的病多半是金木犯病,中央的病多半是土性犯病。
陰陽五行具體在每個人身上,而是混雜的各有所偏。每個人的形色也不是完全一致的。如有的人是土性的面形而是金性的顏色,或金性的面形而是木性的顏色,或木性的面形而是土性的顏色,等等不一。聲音與面形或顏色的不完全一致,亦是如此。看人的性要先看形,後看色和聲音,就知道順逆了。
五行性具體在每個人身上,缺一不可,但又各有所偏,所以就有的人偏於木火土性,有人偏於木火金性,有人偏於土水性,有人偏於水金性等等。但必有一種性為主的。五行相生的順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剋: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
所說的相生,就是彼此相益或相互促進。所說的相剋,就是相互制約或彼此剋制。但相剋不是絕對的,在特定的條件下,也可以反剋。如水能剋火,然而火過盛也可以剋水,成為「火剋水」了。五行性的關鍵是撥陰反陽,轉逆為順,化剋為生,最後要達到「五行推轉」。五行性中的逆行或相剋,多指陰面或陰陽混雜的情況下而言,如真正達到撥陰反陽之後,就不存在逆與剋了。一般來講,男子五行應順行,女子五行應逆行,即以逆為順。孀婦則要與男子同樣順行。但鳳儀先生曾說過:「從前男子取法太陽,女子取法太陰,男子順行,女子逆行,今後女子若明道而能自立的,也可以同男子五行順行了」。這段話體現了他常說的「時代不同,行道也不同了」的獨到見解。
五行順行是根據人的社會屬性而自然形成。如一個青年人正處在學習成長生發的時期,是要日新月異,天天進步的,這就是木生火。然而却整天消極沉悶,毫無生氣,這便是木生水逆行了。「水是生木的,然而陰了就寒,寒了就不能生木了」。
木剋土:如心中對人不服,還說不出,暗中生怨氣,這叫作「木剋土」,多現出面黄肌瘦。不服人屬木,生怨氣屬土,所以最易患胃腸疾病(脾胃屬土)。如何救治呢?必須補陽火,明理達時(屬陽火),不生怨氣,知道自己的苦惱,也要體會到别人的心理,作到心胸開阔(屬陽土)就轉為木生火,火生土了,可免除木剋土之害。
土剋水:性格呆板固執,見識狹隘,愚而自用(屬土),不聽勸說。當事情失意後,便抑郁不樂,終日煩悶(屬水),不知查找原因,只顧生回頭氣,越尋思越痛苦,越回憶越悔恨,陰氣下凝,必傷腎水,面色發暗,易患腰腿疼病,纏绵不癒。欲救治,必須生出真金,找他人好處,生出真義氣(金),當斷立斷,轉為「土生金,金生水」,疾病便可漸癒
水剋火:心强好勝,爭名逐利,這時心髒最為不利,天長日久,易患心髒病(心屬火),這叫作「水剋火」。貪高愛好屬火,失望後悔屬水,所以水來剋火,坐卧不穩,站立不安,心神不定,有害心髒,現出油漬漬的暗紅面色。救治方法,首先立起主意(屬陽木),不為名牽,不為利誘,,高瞻遠瞩(屬陽火),自然豁然開朗,便可轉為「水生木,木生火」了,自可消除水剋火之苦。
火剋金:性多淺薄浮躁(屬火),心中容不下事,缺乏涵蓄力,嘴碎好叨咕,喜分辯(屬金),最好操心,有傷肺髒(肺屬金)是為火剋金,面色潮紅。此種性格之人,子女不愛接近他,尤其是老不捨心,不得享受晚年天倫之樂,多患肺心病。欲救正,須生出真土,相信社會家庭以及個人的發展變化都有它的必然規律,不可作超越規律之强求,放下心來/以樸厚寬宏之情懷(屬陽土)來補救自已淺薄狹隘的性格,變為「火生土,土生金」方可免去火剋金之苦。
金剋木:好不服人,我見深,專找棱縫,强詞奪理(屬金),但當理屈詞窮時,就暗生怒氣(屬木),日久便可得胸肋疼痛,肝氣不舒,易患肝臟病(肝屬木),這叫作「金剋木」,面現青白色,欲救治,必須生出陽水,虛心讓步,有自知之明,認識到自己的個性太强,器量狹小,應學含垢納污,冷靜處事(屬陽水),便轉為「金生水,水生木」,自可消除金剋木之苦。
鳳儀先生根據人的社會屬性,結合大自然的規律,規定出「人生四季分屬五行」的準則。男子二十歲以前,女子十八歲以前,為春季屬木,正是長身體學知識,立志向上的時期。男子二十一歲至四十歲,女子十九歲至三十八歲這一時期為夏季屬火,正是興旺發達,大作一番的時期。男子四十一至五十九歲,女子三十八至五十七歲。(秋季為十九年)這一時期為秋季屬金,正是進入人生各方面都已成熟,事業有所成就的時期。應逐漸有所收歛。男五十九歲以後,女五十七歲以後,為冬季屬水,到在「功成名遂身退」的時期,一切一切,都應由下一代接替,不可再爭名逐利了,應加强心身修養,以安度晚年。土是旺於四季的。如違背上述這個準則,不是逆就是剋,必遭到自然規律的懲罰。例如人當中年為夏季屬火,不僅不發揮才智,大作一番,反而消沉低落,退縮不前(屬水),這便是「水剋火」。
水剋火:對方人性格緩慢,辦事因循,猶豫不決(屬水),我的性情急躁(屬火),常在一起,我便嫌他太慢,產生煩惱,這就是「水剋火」,我必鬧心。我如能變急躁為穩重,以寬厚待他(屬土),這就是躲到土上去了(火生土)。自然不受他剋。
金剋木:對方人花言巧語,虛偽不實(金)我則心直性耿,内外如一(屬木),對彼之品性最為反感。由於不服而氣憤,日久心肝不舒,胸肋發胀,這是因為我木被金剋。我如欲防止金剋,必須躲到火上,識事識人,以禮相待,既不生氣又不受騙,他再詭詐,能奈我何。
木剋土:對方人性情粗暴,又直又硬,出言撞人(木),我的性格老實忠厚,呆板寡言,好生怨氣(土),常在一起,受他的頂撞,必暗生悶氣,易患胃病,這就叫「木剋土」。如我能事先看得明白,不上他的當,躲到金上去,靈活自然,胸懷開朗,變成土生金,就不受木的剋了。
火剋金:對方人性情急躁,說話不容人(火),我性格脆弱,好分辯(金)常相共事,必形成「火剋金」,惱易傷肺,我如能躲到水上去,柔和用事,(水)以柔勝剛,變成金生水,自然不受火剋了。
土剋水:對方呆板執拗,是非不明,在上位不能集思廣益,在下位愚而自用(土),我雖柔而明智,看得清楚(水),也必要發煩,這就叫「土剋水」。腎水最易受傷。我如能生出憐憫之心,認為他愚得可憐,不煩厭他,定住真主意(木)。這便是躲到木上去了,變為水生木,就不被他的陰土剋了。
在特定的情況下,五行也可以反剋。不論自己或人我之間,都是如此。如人到老年,冬季屬水,本應功成身退,托底補漏(屬水),由下一代接替。但仍不放心,爭權好勝,把權不放(屬火)。這就是「火剋水」了。必自尋苦惱,心身俱傷。
五行相剋,是在陰陽混雜的情況下發生的,如能真正拔陰反陽,不但不剋,反而相成。其中包含著充分的辯證法因素。這裡僅以自身的五行相成闡述如下。
木土關係:木主真主意,但木必須把根深紮在土裡,才能牢固,即必須對遠大理想有堅定的信念(土),他的主意(木)才能真不動摇。
土水關係:土必借水力,生長萬物,或製造器皿,方能發揮功用。人雖有忠厚樸實的性格(土),必借智慧(水)才能有作為,成事功。
水火關係:水雖能養萬物,但太冷也不能生長,必借陽光(火)以生温,方能利益萬物。在人身則須「水火既濟」,心腎相交,方能却病延年。
火金關係:金屬欲全其功用,是離不開火的。人雖明理達時(火),但必有大的容量和斷力(金),才能成其大用。
金木關係:金性是能說善辯,義氣圓活(金),但必須以仁字為核心,遇事有真主宰(木),才能始終不渝,和而不流,終有成就。
五行的相生相剋不是絕對的,以「水生木」來說,汪洋大海裡到處是水,為什麼連一棵樹也没有,只因没有土,所以水想要生木,必須有土,如此看來,五行的生剋順逆,相輔相成是極其奥妙的。
先生對五行性理的研究,確有獨到之處。晚年曾告訴人們,欲徹底撥陰反陽,永保光明天性不受污染,必須明確五行性之精髓:「欲生真水必認不是,欲生真金必找好處,欲生真土必認因果,欲生真火必達天時,以上這四樣都達透了,才能生出仁德而達全體的陽木。」
所說的認不是,如能達到真處,就是儒家「慎獨」的功夫。即真正認識到自己心性中的陰面,遇事稍一生錯念,剛一動煩惱,即認識到它的「不是」,因為它足以污染自性,這乃是最大的「不是」(錯誤)。作到這一點,才能生出智慧的真水,也就是徹底「撥陰」的功夫。所以先生說:「認不是是明心丹」。
所說的找好處,不僅從好人好事中找到好處,即從壞人壞事中,也可找到反面好處。心中長存他人的好處,才能生出義氣的真金,這也是徹底「反陽」的功夫。所以先生說:「找好處是暖心丸」。
所說的認因果,即認識到天地間的一切事物,没有無因之果。有因才有果,果是由於一定的因緣而發展變化來的。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一切果,都是來自一定的因。只不過是有的因尚未被我們所發現。能明白這個道理,自然就不生怨氣而生出信實的真土。
所說的達天時,包含著《老子》「道法自然」的古代哲學思想。先生說:「一個人便是一個太極、便是一個天地、便是一個陰陽、便是一個世界」。意思是說,小而一身的心性陰陽消長與大而天地時代變化的規律,是息息相通的,都按一定的規律運行著。如能按著它的規律行動處世,則昌。反其道而行之,則亡。這就是明理達時的真火。
認不是、找好處、認因果、達天時,這四樣都達透了、行真了,才能立起通權達變陽剛中正、仁德的真木來,木是達全體的。最後達到「五行攢簇」渾然一體,不分五行了。當然,這也是很高超的修養之道了。
為了更好的發揮性理療病的作用,先生又發明了「五行率性法」。又稱「問性法」。
明確了疾病是由於五行性中某一行的陰面或由於缺少某一行而致病者,便可用口呼規定某種字音的方法,來淘汰陰氣以補陽氣,從而癒病,這就叫「五行率性法」。
作法是選擇適當的時間,在空氣清新,環境寂靜,最好有樹木的地方,靜靜的站立,排除一切雜念,身心輕鬆自然,針對五行性理的要求,口呼規定的某兩個字音。第一個字短些,第二個字音可適當拖長。如呼「主意」時,「主」字音要短些,「意」字音便可拖長,以不費力為度,聲音不可太高,也不可過低,以自然為主。每呼完一次要稍停,再呼下一次。一行的字音要連呼多次,然後再呼下一行的字音。站立有困難者,也可坐著,呼。如有肝病,要呼「主意」(有正見和主意屬陽木)。心髒疾病呼「明理」(明理達時屬陽火)。脾胃疾病呼「信實」(忠厚信實屬陽土)。肺髒疾病呼「響亮」(義氣響亮屬陽金)。腎髒疾病呼「柔和」(文靜柔和屬陽水)。
木剋土的病可呼明理,達到木生火,火生土的要求。女子木剋土則呼柔和,使木向水上行。土剋水的病可呼響亮,達到土生金,金生水的要求。女子土剋水則呼明理,使土向火上行。餘可類推,如能認真實行,確有却病延年,巧奪「造化」之功。
在問性的同時,如能配合呼吸和適當的動作,則效果會更好。每呼音一次之後,可隨著自然吸氣,意念下沉,然後再呼下一次。
問性場合不方便時,可只吐音不出聲,意念專一,亦能收到同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