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紀錄整理所收尋到有關身心健康的資訊...

2018年10月16日 星期二

《内经图》的真气运行与治未病简说

——陈清洁(明净)
 
世界上什么东西最为宝贵?已失去的或者将要失去的东西是也!
当今时代,医技水平的提高,医疗设备的进步,医药种类和医务人员的增加并没有使人类疾病减少;环境的恶化、空气的污染、水质的降低以及医源性、食源性和药源性疾病的加剧,各种旧病和新疾无时不刻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因此,追求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永远的话题!不能等到失去了健康后再来追求健康,《内经图》就是失而复得的瑰宝!
《内经图》的隐而复现,其中隐含的“真气运行”学术精髄和治未病的哲理思想, 是我们必须尽快抢救、挖掘、整理、传播、推广的极其重要的大事!她是激发人体自身潜能而能使人类攻克许多药物所不能及的自然疗法,必须成为中医“治未病”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掌握了她,将使人类“远疾谢医”,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将不再是问题,应是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
《内经图》又名延寿仙图,亦名《内景图》黑白木版本藏在北京的白云观,彩色版藏于中国医史博物馆,是“养在深闺”而国人少有认识、外国人已广泛使用之的治病、健身、益寿的无上法宝。她是人体侧面静态内视图,是《黄帝内经·素问》第七一章丢失的配图。今世《内经》诸版本均未见此图。百岁国内外著名老中医、养生学泰斗李少波教授穷毕生精力研创的中医真气运行学,完整准确地诠释印证她:秘藏中医治病、健身之核心;融道、儒、释、医、阴阳、五行、太极、八卦、前三田后三关、脏象、经络功能治病养生益寿之智慧;突出培养真气、调理阴阳,沟通任、督二脉,固命修性之规律;是开启人体经络神秘通道的金钥匙!是中医预防思想的精髓;是上工“治未病”和身心健康医学的秘方;是人类享天年度百岁乃去和“我命由我不由天”规律真谛的解秘;是《黄帝内经·素问》第七一章丢失的“全真导气”的重要内容,是世界级而未全被认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十六个字的精辟论述,充分概括了《内经图》和真气运行的法理。说明人在清静无为的状态下,体内真气便可从之而生,且旺盛的运行,《灵枢》也说:“恬淡无为,乃能行气。”意守丹田,神不外驰,则正气存内,而邪不可干;邪不能侵,病何由来!《素问·离合真邪论》说:“真气者,经气也。”指出真气即经络之气。盖人体五脏六腑之真气,必假经络以达表;四肢百骸之真气,须循经而入里,如此周流全身以发挥其能量作用。真气运行正常与否,关系着人体的强、弱、寿、夭。经络是真气运行的通道,真气是经络活动的实质!故《灵枢·经脉篇》又说:“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李时珍《奇经八脉考》说: “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察照之。”说明返观内视的重要性。
真气在经络中运行,是以呼吸运动为推动力的,《内经图》中的“十二楼台藏秘诀”和“一团熊熊的火球”包围着“艮土”的隐喻表述,与真气运行五步实践的核心步骤:“呼气注意心部”无不形象而深刻地阐明这一“天机”和“关键至理”。这一团火,表明人在呼气时,心窝部发热,自然呼吸推动心火下降;心火下降包围着“艮土”, 因脾胃在心窝部,根据五行理论为“火生土”,是相生的关系,后天之“本”得以巩固,《易》所谓“四象五行皆藉土”便是。
这个关键环节,是生命活动的自然规律,是打通人体任、督二脉、恢复先天生理机制的重要体现。解决了历代各家各派在"呼"与"吸"之调息方法上争论不休的问题。大道至简,她是《内经图》与真气运行学最伟大、最了不起的贡献,是人类追求健康快乐的不二法门,更是治已病、治未病的无上法宝!
《内经图》火团下的:“铁牛耕地种金钱”、树木、草地、水、农夫驾牛扶犁和下丹田四个太极图的隐述,更是充分体现真气运行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与五行相生的关系。当心窝部(中丹田)真气集中时,仍借助呼吸运动的力量,下趋小腹(下丹田)。真气通过肠区,赋予能量,肠腔生理功能提高,消化,吸收,排泄功能增强,表现了肠鸣、矢气、饮食增加,气血旺盛、完成“脾气散津”“淫精于肺”“土生金”的生理过程。之后“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五行相生关系,均在《内经图》中和每步功候环节上体现。《内经图》真气运行的核心玄机——“呼气推动心火下降”,充分印证了中医理论“脾为后天之本”,必须实脾的思想,阐明了后天生命的生理机制和呼吸运动推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伟大工程的建立,得此机理则生,离此机理则死,生生不息,如斯而已。
经医学临床统计和科学验证,《内经图》被李少波教授破译和真气运行学术创立至今,对“高血压、心脏病、II型糖尿病,肺结核、肺气肿、肝胆疾病、早期肝硬化、肠胃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神经官能症、内分泌紊乱、顽固性皮肤病”等80多种功能性器质性病变均有显著疗效;更可喜的是她还能激发人体干扰素,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对癌症早期患者的治疗和术后恢复都有很好的作用。
《内经图》是国之瑰宝,李少波教授破译了她,是人类的福份,是国人的大幸!但愿在大力倡导治未病和自然康复与非药物疗法的今天,《内经图》的真气运行理法能成为国人自助、自觉、自愿健康长寿的不二法门,成为医学院校师生必修的课程。可喜的是,中医真气运行学术已于20094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入在职执业医师一类继续教育项目(学分12)。相信不远的将来,唐朝大医学家王冰的预言:“黎元登仁寿,羸劣均获安”的理想将能实现,健康老龄化、和谐社会的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将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作者简介:陈清洁(明净),男,1959年生,福建厦门同安人,国家公务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成教99级优秀毕业生;实修实证《内经图》和真气运行16年,医己医人,获益匪浅。现致力于《内经图》治病、健身、益寿和真气运行学术的公益传播。是李少波教授的得意门生和受业弟子,“首届全国民间中医药特技人才” (真气运行学术领域唯一)获首届全国真气运行师训班教员资格,任全国真气运行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易經 氣功 養生 ------高金豐

易經是推天道以明人事,將宇宙間的萬事萬物納成規律,是一本哲學的書。氣功講究的是心法,心法則是「意識的運作規則」 ;心法是實修之術,從科學實驗無法察出心法,只能從心法的運作中探索科學的驗證。因此,大部份的道書,沒有經過修練體驗其中境界的人可能無法理解。筆者近十五年來,喜好易經及太極拳,在「精義入神以致用也」的精神下,經營事業也經營身體。不靠口說吃苦吃虧出汗從肢體的磨練中感覺炁在身體的流動體會出大宇宙(易)與小宇宙(人體)是相通的。天人合一是由氣來連結,太陽是最大的能源,人是太陽的子民,人的身體循環皆順應天道而生。
 
子時睏得著,較贏吃補藥
按易字為日月合璧,是普照萬方之義。「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又「與天地相似」 , 「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 。乾坤象天地,天地在萬物之先,天就是太陽,人就是太陽的子民,必須順著天道來生活。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這是天道的本意,天造萬物都以此為根基,人唯有順著天道自然的運行,四時交替,晝夜更替,歲歲年年,無有止息,無有差忒,才能活出健康。
太極圖一半白一半黑,白主陽,主動,主白天;黑主陰,主靜,主黑夜。日夜的時辰和我們身上血氣的運行息息相關,中醫稱之為「子午流注」 。我們的身體白天處於「戰爭」狀態,晚上則是「整補」時間。白天我們的六識­─­眼、耳、鼻、舌、身、意全開,用來應付工作及一切活動,不論是看、聽、說、想,每一個動作都會耗氣耗能。睡眠時六識全閉,暫時切斷耗氣的管道,身體交由自律神經系統運作,進行清潔補給工作。所以白天醒時和夜裡睡時的腦波不一樣,白天陽氣盛,白天睡覺時間過長,陽氣進入身體過多,反而令人頭昏腦脹,全身發軟。
在夜晚睡眠這段期間,我們的身體開始生長、造血、充氣、修補以及排毒;尤其排毒是一個很重要的一個步驟,亥時(21 ~ 23)免疫系統(排毒) ;子時(23 ~ 01)肝臟排毒;丑時(01 ~ 03)膽腑排毒;寅時(03 ~ 05)肺臟排毒;卯時(05 ~ 07)大腸排毒;此外自子時起小腸、脊椎開始造血,可以說整個晚上我們的身體都在忙碌;如果熬夜不休息,就會擾亂身體修補工作的進行,就會加速老化。因此每晚九點上床,早上五點起床,效法天道作息,能使人回春、不生百病。熬夜及失眠,是在折損生命。
 
七日來復
「復,亨;出入无疾,朋來无咎;反復其道,利有攸往。」
復卦是陽氣復返而亨通,出則剛長,入則陽返,理會其時,故出入無疾,眾陽如朋友相聚而來。反復的道理,不過是七日一循環,是人身自然的行動。運功以性主之,有攸然自往運行,此為大周天七日過關。 「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孔子說「天地之心」並非真的以為天地有心,孔子只是說天地也像人似有一棵心。所謂天地之心,其實就是孔子在別的卦講的「消息盈虛」就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規律,也就是小宇宙自律神經系統的運作。因此在復卦的大象傳說, 『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七日是一個週期的開始。該日要有新的做為,重新得力須整裝待發。人身的長成,由受精卵而成胚胎,最先有的構造是腦脊髓神經。人的活動,每七天一大循環,受腦脊髓神經記憶的控制,在七日內的同一時間,做習慣性的動作,身體的能量才有累積的效果。例如癌症的病人會得癌症,都是因血液的酸性促成癌細胞的增長,如果把血液變成鹼性,則癌細胞就不會擴散。最快的方法,是把血液中的含氧量提高,所以爬山吸入濃度高的芬都精,對癌症最有幫忙;但很多人不了解身體的構造,不了解七日來復,七日一大循環的原理。時間不固定做爬山的活動,錯亂了腦脊髓神經的記憶,效果就不彰顯。
 
十年養氣十年練功
熊衛大師在《練氣養生入門》談到古人練拳,十年養氣、十年練功。先要由外引內,其次是由內而外,再其次是內外合一。本末倒置哪能真有功夫呢?也就比如人體像火車一樣,光有引擎動是不行的,外在的鋼骨鐵皮也要堅實耐用,才能跑得又快又好;當然,反過來也是一樣。所以,所謂練氣功,不能只看重內氣如何如何,全不在乎外在筋骨皮的訓練,兩者其實相輔相成,並行而不悖。大師認為氣難言也,非不可言也,但必待己有先天氣現象方能言之。這裡所說的氣,並非肺呼吸的空氣,而是經絡中通行的氣,是一種元氣。我們練太極拳就是氣功之一,經年累月、千錘百鍊,就是要追求此種先天氣,或稱內勁。若練到能體會這種氣,進而掌握此氣,才能真正領略氣到勁到的境界。所謂「以意練意、以氣練氣」 ,不必把氣功帶到雲深不知處的地方,練習者只要切實去做,久而久之就會發現意想不到的現象。
氣功需要外功與內功,同時展開互相配合。外功的用意,在使全身206塊骨頭所組合而成的骨骼系統能維持平衡,矯正骨骼系統的歪曲、僵硬以及肌肉的平衡失調,使身體內各種循環的管線、經絡系統不因骨骼的歪曲而受壓迫。導引、站樁等用意不用力,以鬆柔的方式運動,即在拉開被壓迫的經脈使之能暢通復活。然後,再施以內功的修為,即呼吸吐納、行氣守竅、運轉周天;如此而已矣。
 
百日築基、打通任督二脈
所謂打通任督二脈,即打通小週天,也就是以練氣化精的呼吸法;舌舐上顎的天池穴凹洞,舌尖就會接到氣,之後氣傳到舌根,透過舌下的玄膺穴下降,順著氣管下十二重樓,氣降到胸部之後,還要將元氣集中成一束,以利於通過心窩的狹小通道,將氣送交肚臍再送往丹田,在丹田內閉氣四分鐘蓄積一股強大的陽氣流,然後使這一股陽氣流從「會陰」經「尾閭」沿後背脊椎骨中央往上昇通過「夾脊」再向上走,通過腦後的「玉枕穴」 ,昇到頂上的「丸泥」再沿山根,舌下回到「丹田」 ,這叫一週天。在這條線上佈滿了人體內最重要的神經系統,以及各種內分泌系統,如脊髓、延髓、小腦、大腦、吐液腺、甲狀腺、胸腺、太陽神經叢、性腺等腺體。在仙道中有句諺語說: 「任督通,神仙一半功」 ,也就是說這個功夫練成對身體的幫忙很大。只要這條線的沿岸骨骼皆正位,沒有歪曲壓迫到管線,正常一百天的練習即可打通,所以稱為「百日築基」 。
 
天人合一
近代出土的兩千四百年前戰國時代的《行氣玉珮銘》即說: 「行氣:深則蓄,蓄則伸,伸則下,下則定,定則固,固則萌,萌則長,長則退,退則天。」意思是說,練氣的過程像一棵樹的生長過程一樣,先往地裡紮根,待根紮穩了,再往上萌芽,往天空發展長出枝葉。同樣地,我們將氣吸到丹田,丹田蓄足了氣之後,先要走入地下銜接地氣,讓氣固定再回頭往天發展。
「三光落地地自開」導氣入地的目的,是將天上日月星的能量與地氣合流之後,地氣會反彈向上,我們再利用地氣上升的力量與天的能量相應,能練到這個地步,才是真正的天、地、人合一,人身的小天地才能與宇宙的大天地同步共振。天地氣本來就是對流的,如果一個人的氣能夠上天下地暢通無礙,他就可以藉天地的能量經由體內激發旋洩,產生沛然莫之能禦的力量。筆者的氣功師傅,「台灣純氧養生研究會」的原創人陳廷訓先生,他在一年廿四個節氣交遘的時分,都能從「百會穴」接引天上日月星的能量,經腦脊髓神經到「湧泉穴」 ,流通全身經脈有二分鐘之久,真是天人合一,令人稱奇,也證明大磁場與小磁場的合一絕不虛假。
 
結語
《素問.上古天真論》說: 「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 ,意指我們能溝通天地,運用陰陽的原理,就能達到真人的境界; 《老子河上公章句》也說: 「天道與人道同,天人相通,精氣相貫。」呂不韋的《呂氏春秋》亦闡述天人一體的觀念,這些古代先賢的理論,都在指天、地、人是一個整體,但人必須透過修練,使得人身小天地與宇宙大天地相應,我們才能明白宇宙的真相,也才能掌握自己的健康及養生。
號稱「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數學家約翰.馮.紐曼(John Von Neumann)的精微量子學說指出: 「所謂物質,不過是人類意念所造成的實物而已,真正的實體是思想意念。」意識先物質而存在,物質乃意識所化,生命是由意識啟動的,無極動而生太極,太極圖中間新生的一點,即代表意識啟動生命的現象。
 
參考書目
一、周易全解       金景芳,呂紹綱著
二、周易氣功       天南逸叟丛雨滋老人著
三、中仙道之究竟   王德槐著
四、氣的原理       湛若水著
五、氣功養生治病   林孝宗著
六、練氣養生入門   熊衛著
 

 

2018年5月17日 星期四

認識穴道:手太陰肺經

中醫是神傳醫學,這一點從經絡、穴位的體現最為明顯。現代醫學認為經絡穴位看不到,摸不著,但是確有臨床奇效。儘管現代醫學家(中醫師、西醫師)這麼解釋,那麼解釋,怎麼也解釋不清楚。為什麼呢?因為它本來就是“超科學”,它是另外空間的東西。經絡、穴位和經氣運行實質存在於微觀空間。經絡的發現,與古代修煉人有關。中國古代名醫李時珍在《奇經八脈考》的序言中講:“內景隧道,唯返觀者能照察之。”此言必不謬也。
所謂“內景隧道”就是經絡,那麼“返觀者”指的是修行得道者。他開天目能透視人體內部,看到經絡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經絡有十二條,跟我們身體結構上的每個髒或腑有關,也都根據臟腑的名字而有其名,這就是“十二經絡”,它們的名稱是:“肝經、心經、脾經、肺經、腎經、心包經、膽經、小腸經、胃經、大腸經、膀胱經還有三焦經。”另外還有“奇經八脈”:“任脈、督脈、陰蹺脈、陽蹺脈、陽維脈、陰維脈、帶脈、沖脈。”
針灸所據以應用的人體經絡、穴位,位於每一個人的身上,WHO早已正式界定針刺穴位的醫療功效。現在一系列的介紹十二條經絡,根據經絡的循行來了解穴道按摩如何能達到保健的療效。
首先介紹“手太陰肺經”。
手太陰肺經循行:手太陰肺經從胃部(中焦)開始,向下聯絡大腸,回上來沿著胃上口賁門部,穿過膈肌,歸屬於肺。而後從氣管,喉嚨部橫行向側胸上部,淺出體表,即中府穴、雲門穴處,然後走向腋部,沿上臂內側的天府穴、俠白穴,循行於心包絡經之前,下達於肘窩中的尺澤穴。往下沿著前臂內側橈骨下緣行走,經孔最穴,再往腕關節處行去,經列缺、經渠穴,而達橈動脈搏動之太淵穴。然後再走到大拇指根部肥厚處之魚際穴,最後到達拇指末梢橈側端之少商穴。
另有一條支脈,從腕後橈骨莖狀突的上方分出(即列缺穴),沿著背側走向食指橈側端,交於手陽明大腸經。
手太陰肺經的穴位有十一個穴位:即中府穴、雲門穴、天府穴、俠白穴、尺澤穴、孔最穴、經列缺、經渠穴、太淵穴、魚際穴、少商穴。
本專欄專門介紹每一條經絡的五俞穴,穴位皆位於四肢肘膝以下,是臨床上常用的穴道。讀者如能善用按摩、指壓、推拿、拍擊……這些穴位,用於自我保健,對於做好防病、防疫,每天實施,可刺激、強化自身健康,增強免疫功能及防病的能力。
手太陰肺經:少商穴
以下舉手太陰肺經的井穴“少商穴”來說明經絡穴位臨床治病的療效。
一、 少商穴主治:
為手太陰肺經的井穴,歷代醫家公認本穴為治療咽喉疾患的特效穴。如《十四經要穴主治歌》云:“少商惟針雙蛾痹,血出喉開功最奇。”
二、 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拇指橈側,距指甲角旁約0.1寸處取穴。
【操作方法】三棱針點刺放血法。取少商穴,常規消毒後,用小三棱針或28號毫針,針尖略斜向上方,刺入1分深。對急性肺炎,高熱、驚厥、呼吸急促者,疾刺疾出針,以出血為宜。若未出血者,醫者可用拇指沿患者魚際向少商穴推壓令出血。
注意:1.只要出血2~3滴,喉管痛即減輕,燒亦減退,效果佳。
2.針刺方法:採取男左女右,就是女的針右手,男的刺左手為佳。
手太陰肺經:魚際穴
魚際穴為手太陰肺經之滎穴,主要有宣肺解表、清熱瀉火、止咳平喘等功效。關於魚際穴的平喘作用,近代醫家對此作了大量的臨床觀察和科學實驗的深入研究,認識到針刺魚際穴有較好的即刻平喘效果。我之所以介紹此穴道是一般人不能針刺,也可以用指壓魚際穴來止喘,不愧為急救哮喘的好穴道。
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仰掌,在第一掌指關節後,掌骨中點,赤白肉際處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壓在魚際穴上,食指頂挾住虎口上,大拇指行順時針揉按,由輕到重,反覆幾次。一般經五分鐘後,哮喘症狀可以緩解,漸漸喘止。
手太陰肺經:太淵穴
太淵穴為手太陰肺經之俞穴,是肺經原氣轉注之處,又是八會穴(脈會太淵穴)。太淵穴五行屬土,土能生金,肺氣虛之症可補太淵穴。針刺本穴可治牙齒痛,手腕無力疼痛,咳嗽風痰及偏正頭痛。關於太淵穴的治呃逆作用,近代醫家對此作了大量的臨床觀察和科學實驗的深入研究,認識到針刺太淵穴有較好的即刻止呃逆效果。平時讀者可按壓此穴自我保健。
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仰掌,在腕橫紋上,橈動脈橈側陷中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壓在太淵穴上,食指頂挾住腕背上,大拇指行順時針揉按,由輕到重,反覆幾次。一般經五分鐘後,呃逆症狀可以緩解,漸漸呃逆止。證屬脾胃陽虛,虛氣上逆,效果佳。
手太陰肺經:經渠穴
經渠穴為手太陰肺經之經穴,是肺經經氣行經之處。經渠穴按《刺灸心法》記載,本穴主治咳瘧寒熱,胸背拘急膨脹,喉痹,咳逆上氣數欠,嘔吐心疼等症。由於經渠穴五行屬金,肺屬金,故對肺氣不足所引起的咳逆上氣數欠,嘔吐心疼,喉痹等,皆能起到一定補肺氣的作用。平時讀者可按壓此穴自我保健。
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仰掌,由腕橫紋往寸口陷中上,即太淵穴往寸口陷中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壓在寸口經渠穴上,食指頂挾住腕上,大拇指行順時針揉按,由輕到重,反覆幾次。一般經五分鐘後,胸背拘 急膨脹、嘔吐心痛症狀可以緩解。證屬肺氣虛,虛氣上逆,效果佳。
手太陰肺經:尺澤穴
尺澤穴為手太陰肺經之合穴,是肺經經氣所入之處。尺澤穴五行屬水,為肺經之子,故有宣降肺氣、潤肺止咳之功效。按“實則泄其子”的治療原則,本穴主治咳嗽膿血,肺積息喘,及絞腸痧痛,傷寒汗不出,喉痹,小兒急慢驚風等症,近代醫家對此作了大量的臨床觀察,發現本穴治療習慣性的鼻衄和肘臂筋脈拘攣筋急,肘臂痛、手臂不能上舉,針刺尺澤穴有較好的效果。凡燥熱傷肺及肝火犯肺等所致的咳嗽、胸痛、哮喘、咯血等病症,可用三棱針放血。平時讀者可按壓此穴自我保健。
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仰掌微屈肘,在肘橫紋上,肱二頭肌腱的橈側緣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壓在肘橫紋上尺澤穴上,食指頂挾住肘橫紋後方上,大拇指行順時針揉按,由輕到重,反覆幾次。一般經五分鐘後,胸痛、哮喘、咯血、鼻衄、肘臂痛、手臂不能上舉等症狀可以緩解。證屬肺氣實,燥熱傷肺及肝火犯肺等,效果佳。
註:使用針灸,請在專業中醫人員的指導下執行。
手太陰肺經:結論
經絡的功能,即運行氣血、平衡陰陽、濡養筋骨、滑利關節、聯絡臟腑和表裡上下、以及傳遞病邪等。從手太陰肺經的循行,可了解到其功效何其的巨大:上可舒解肝經之鬱結(金克木),中可運化脘腹之濕濁(肺與大腸互為表裡),下可補腎中之虧虛(金生水);“諸氣憤郁,皆屬於肺”。故肺經的功效,豈是一個咳喘就可以涵蓋的呢?
《內經》所述:肺主氣,肺氣的宣散,使水液敷布到全身,特別是皮膚,並從汗毛孔排泄;通過肺氣的肅降,使水液下輸到腎轉化為尿,經膀胱而排出。如果肺失通調,就可導致水液滯留體內,發生水腫,尿少等。又肺主皮毛,肺開竅於鼻,在情志屬悲,而悲勝怒(金克木)。我常開玩笑的跟婦女朋友講,你們如果生氣跟人吵架,一定要吵到哭才停止,因為悲勝怒,哭了情緒才能平穩。
以上所介紹的手太陰肺經這五個穴位,在五行分屬木(少商穴)、火(魚際穴)、土(太淵穴)、金(經渠穴)、水(尺澤穴)。利用五行相生相剋的理,可以靈活的運用來治療許多疾病。如肝經鬱結時,可用選用少商穴(去木郁)及經渠穴(金克木)來加以治療。
簡而言之,應用肺主氣,肺之合皮毛,肺主通調水道,肺開竅於鼻,肺在液為涕,在志為悲,其味辛等的種種功能,靈活應用拍打經絡或穴位,每天行之,必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為什麼跑步無助於你減重的五個原因

■ 跑步的錯誤1:一成不變。
(Running Mistake No. 1: Your Workout is Always the Same)
你的身體是一個驚人的機器。針對「效率(Efficiency)」所設計,這意味著,若你一遍又一遍的在進行同樣的事情時,這過過程會變的愈來愈容易。這也適用於跑步這件事。不僅你會愈來愈順手(即使你仍然流著汗、腿部發抖),身體的新陳代謝與反應也會適應,這時同樣的運動量會消耗更少的熱量。這就是一般說的「穩定狀態(Steady State)」,使你無法達成長期的減肥計劃。
在美國坦帕大學的研究發現,穩定的有氧運動,像是在跑步機以固定的速度跑上45分鐘,有助減重,但只有一開始有效。受測者在第一週時瘦了幾磅,接著就停了。僅此而以,為什麼呢?在第一週時,他們的新陳代謝已經適應(穩定)了。
以穩定、中強度的步伐進行跑步,這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熱量的燃燒有限。一旦身體適應了,益處就有限了。因此,對於減重來說,比起只有跑步,重量訓練常被認為效果更好。重量訓練時所帶來肌肉微小的撕裂,在修補的過程中會對新陳代謝產生影響。癒和的過程需要能量,這意味著你需要燃燒更多的熱量,而這個過程通常在你訓練之後會持續將近2天左右。
說的更簡單一點:以低強度跑了30分鐘,燃燒了200卡;或者你每天少吃200卡。這二件是同樣的事情。而重量訓練(或者,衝刺),跟上面不同。熱量的燃燒不僅發生在進行的當下,也發生在運動後。因此,只要稍微改變一下原本的例行運動方式,就會帶給身體巨大的變化。

■ 跑步的錯誤2:跑的太長,而非更快。
(Running Mistake No. 2: You Go Longer, But Not Faster)
任何一種運動其最重要的變數就是「強度」。如果你觀察一般人跑的速度,他們會選擇一個能長時間持續跑的步伐。想想看,當你踏上跑步機、橢圓機或飛輪車上,你意圖是要在上面進行一段時間,不管是30分鐘或1小時,以你可以持續進行的速度來進行,時間到了,感覺累了,然後回家。非常好的耐力運動,但對於減脂來說,幫助不大。
假設跑步機上的速度為1~10,現在你讓自己在8或9的速度上進行短時間的衝刺,會發生什麼事呢?你會減掉更多的脂肪。美國西安大略大學的研究,比較高強度運動與長時間、低強度的有氧運動。有一組是進行4到6組的30秒衝刺,而另外一組是進行30~60分鐘的有氧運動。
結果令人驚訝,比起有氧的組別,衝刺組燃燒二倍以上的脂肪。這是因為衝刺的過程所導致身體產生內部變化,而這變化與進行重量訓練時的類似。你的身體需要恢復ATP(能量),將運動中所產生的乳酸轉換成葡萄糖,並且恢復血中的荷爾蒙水平。所有這些的過程意味著身體要更「努力的工作」與「燃燒更多的脂肪」,而這些事都不會發生在穩定步伐的有氧運動。

■ 跑步的錯誤3:過於專注在熱量的消耗
(Running Mistake No. 3: You Focus too Much on Calories Burned)
減重最常見的錯誤之一就是認為大部份的熱量消耗都在自於運動。這是非常危險的誤解。只要你活著,睡覺、站立、吃飯、思考等都需要巨大的能量。與你每日的正常作息相比,在健身房中所燃燒的熱量顯得遜色。
這是否意味著就不需要去運動了呢?當然不是。運動對於健康有很多的好處,而運動的型態會影響你運動後身體熱量的燃燒多寡。跑步會燃燒熱量,但衝刺或重量訓練會增長更多的肌肉。有更多的肌肉在身上,你的身體會燃燒更多的熱量。

■ 跑步的錯誤4:不嘗試其它形式的有氧運動
(Running Mistake No. 4: You Don’t Try Other Forms of Cardio)
如果你熱愛速度跑、長距離的有氧,有一壞消息讓你知道,根據肌力與體能的期刊研究:「耐力型的跑步或走路(持續長時間、較低強度)削弱肌力與肌肉成長(“Endurance" running and walking (longer duration, lower intensity) impairs strength and muscle growth)」更重要的是,即使你增加強度並且在斜坡上跑,對於肌肉增長及脂肪燃燒來說,騎自行車會是更好的選擇。再說明一次,這裡並不是說跑步無效或是沒有任何好處,而是談論最有效率的減重策略。

■ 跑步的錯誤5:跑太多了。(沒錯,太多了!)
(Running Mistake No. 5: You Run Too Much (Yes, Too much!) )
運動是健康生活的一部份,這是不容置疑的,但運動仍然會帶給身體壓力,這壓力會影響身體負責控制關於減脂荷爾蒙的能力。更具體一點,當你在運動時,皮質醇是被釋放的。並非所有的皮質醇都是不好的,但慢性壓力及慢性的皮質醇將會導致胰島素抗性(Insulin Resistance),強迫身體儲存腹部脂肪。
在荷爾蒙研究的期刊上發現,長跑導致皮質醇的持續增加。而長期皮質醇的增加會導致更多的發炎、恢復較慢、肌肉組織分解、建立脂肪,甚至是傷害你的免疫功能。如果你遭受的壓力太多時,不管是因為運動太長或是沒有攝取適當營養來恢復,你會傷害到甲狀腺、降低你的新陳代謝,讓你減重之路更為困難。
如果你正每天都進行1小時的有氧,對減脂來說已綽綽有餘了。(請記住,這不是耐力訓練)。如果你開始每天進行2~4小時的跑步並且沒有減掉體重(或可能增加體重),你可能要減少跑步的頻率,增加阻力訓練,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2018年5月2日 星期三

運動時間越長效果就越好嗎?你該掌握的三大燃脂要素

在過了一個年後,相信大家身上脂肪都應該都堆積了不少?因此很多人都開始在健身房裡瘋狂運動燃脂,甚至於一次泡上2~3個小時或是一天運動個兩次以上,認為越長的時間訓練燃脂效果就可以越好,其實不盡然。根據國外的研究發現,每天運動訓練40~90分鐘的效果最好,因為如果運動的時間過長將會導致專注力的下降,這時身體將會漸漸產生一種疲憊的感覺,所以要如何更聰明有效的利用時間運動就成了最重要的話題。
想燃脂先來搞懂有氧與無氧運動
常常聽到有氧運動可以快速燃脂,無氧運動可以打造易瘦體質,兩者合而為一就能快速擁有令人羨慕的好身材!但什麼是有氧運動,哪些是無氧運動?
1.  有氧運動:就是指需要持續超過90~120秒身體由「有氧代謝」來提供能量的運動,簡單來說就是時間長、低強度,心跳速率達到最大心率的70%就可以稱作有氧運動。常見的長跑、飛輪、健身操或是游泳這些都屬於有氧運動的項目。
 
2.  無氧運動:就是指在90~120秒之間身體利用「無氧代謝」來提供能量的運動,簡單來說就是時間短、高強度,心跳速率達到85%以上的運動就可以稱作無氧運動。常見的重量訓練、短跑、舉重或是仰臥起坐這類的運動都屬於無氧運動的項目。
 
做到這三大要素讓你燃脂更有效率
當我們在做運動的時候,身體需要三磷酸腺苷(ATP)來提供能量,而我們人體肌肉細胞內所預存的ATP大約只能維持15秒的肌肉運動能量,接下來的120秒內就由血糖在無氧的狀態下合成ATP供給,超過120秒之後就是分解血液中的糖分、脂肪酸與胺基酸,在有氧的狀態下合成ATP讓肌肉繼續運作下去。所以如果你想要更有效的燃脂效率,那你就必須做到下列三大要素:
1.  中強度
有氧運動時應該選擇中等強度的運動,讓心率持續維持在最高心率的60~70%左右(最高心率=220-年齡),如果運動時的強度過高身體將會以消耗醣類為主,這時身體內消耗脂肪的效率就會偏低;強度過小身體能量的消耗也不足夠,想當然也就達不到燃脂的目的。
2.  每次30分鐘
在每次有氧運動時最少都要控制在30分鐘左右的中低強度較好,因為運動的前5分鐘左右都只是在大量燃燒肌肉內的肝醣,接下來才會開始利用脂肪來做為能量的補給轉換,所以建議想要燃脂的你運動時間以持續30分鐘左右為主。
3.  每週3次
建議每週至少要重複進行3次左右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習慣之後就更換不同的有氧運動方式,會讓你的身體在燃脂過程更加的愉快也較容易達成目標。

2018年1月27日 星期六

五行性各論與運用

一、五行性各論
王鳳儀先生把人們千變萬化十分複雜的性格與氣質按金木水火土五行陰陽來說明其變化的規律。但五行具體到每個人身上不是單一的,而是各有所偏。他發現人的心性與人的一生健康疾病壽夭禍福有密切關係,所以他强調人們要「變性」(變化氣質與性格)/「化性」(化除氣禀性),認識自己五行性的陰陽消長變化的規律,要熟悉它,駕驭它,讓它按正常的規律運行,轉逆為順,化剋為生,撥陰反陽。便可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改變自己的境遇。鳳儀先生是通過人的五行性理陰陽消長變化規律來探测人的躯體髒腑疾病變化的情況。但性理陰陽消長變化,可由人的面形/體態/氣色和聲音中觀察出來,誠於中形於外。(與《黄帝内經》/《陰陽二十五人篇》的論述有明顯區别)。鳳儀先生在性理療病的實踐中,發現恨怨惱怒煩是危害人體健康造成疾病和破壞人我關係的主要因素。它是來自父母的遺傳和後天的習染以及其它尚未被發現的原因,是五行中的陰面。五行性中的陽面,則是人類純潔善良光明澄澈的德性。(這裡所講的陰陽與中醫所講的陰陽有所不同)。五行性中的各種性格的體態/面色/氣度/聲音等論述,都是從鳳儀先生在多次主講的「性理講習班」中總結整理出來的。
 
木性
面長瘦而露骨上寬下窄,色偏青,肩背耸直,脚步高壓有聲,語音直而短,氣度軒昂。木性分陰木陽木,形同而氣質清濁隨心性變化。
陰木性情粗暴出言撞人,好陰沉,因小失大,以私害公,以情悖理,情多偏見,執拗頑梗,高傲自大,不易接近。不服人好毁謗,掘人隱私,好抗上,氣量窄小,不耐激觸,難成事功。平生遇事多難,常不如意,因之怒氣填胸,癒形乖戾。鳳儀先生說「愁就生陰木,哈哈一笑,便可提升腎水」。
陰木好怒怒的表現:
一、受壓制到在忍無可忍的時候,竟氣得渾身發抖。一旦暴發,便燃起怒火,一試決斗,後悔莫及。
二、人之所為違背已意,大發脾氣。
三、見事不合理出於氣憤,打抱不平。
四、不滿情感發泄於外,便火冒三丈,暴跳如雷,不考慮後果。
五、怒的特點:以愚蠢開始以後悔告終,往往出無法挽回的蠢事。
陰木内存好怒傷肝,肝氣不舒,胸肋疼痛,肚腹膨胀,頭迷眼花,兩臂沉重,四肢麻木以及中風等,這便是受陰木之害。要想癒病,必須化陰木為陽木,生出仁德/愛人愛物之心。
陽木是木之本性主仁德,正直有主意,敢作敢當,好生惡殺,公而無私,心口如一。遇事不盲從,有定見,處事不谄谀,行為端正。常存悲天憫人之心,化俗救世之願,捨己為人。古往今來,凡成大業者,皆俱陽木之性。
 
火性
面上尖下寬多豐盈/色偏紅,坐立摇擺不安,行動疾而摇,脚步急快語音尖多破,氣度端然。陰火多拘謹。火性分陰火陽火,形同而氣質清濁隨心性變化。
陰火性急躁多貪,好誇張,喜虛榮,行多狂妄,奔高貪好,爭名逐利。外明内暗,見人不見己,知進不知退,得理不讓人,常以屑瑣細故,致使全家不歡。欺侮老實人,吹毛求疵,好爭理。捧勝不捧敗喜奉承。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富貴。老年多昏愦,行多過失,屢改屢犯,老死且至,悔恨無及。
陰火好恨恨的表現:
一、個人利益被傷害氣憤得不到發泄時的心情。
二、内心潜藏著不滿伺機報復。滿足不了私欲,便耿耿於懷。
三、自尊心遭到傷害一有觸動,便引起憤恨的火焰。
四、癒得不到發泄埋藏在心底的禍源癒强烈,一旦暴發,便可釀成大禍。
五、恨的特點隱而後發一發便易引起狂濤巨浪,往往有預謀。
陰火内存恨多傷心,甚則心跳心慌,心熱吐血,頭晕目眩驚怖不眠,神經錯亂,顛狂谵語,危及身命。這是受陰火之害。要想癒病,必須化陰火為陽火,以辭讓為心,多責己,達天時。
陽火是火的本性光明磊落,通情達理,文采節制,表度有章。聰明謙讓,舉止大方。事無巨細,考慮周詳。能高瞻遠瞩。明禮達時,有無入而不自得之象。古今創制大經大法的偉人哲土。皆是陽火的功能。
 
土性
面容豐厚多方,色偏黄,背隆腰厚,行動穩重,語音寬宏,氣度沉穩。土性分陰土陽土,形同而氣質清濁隨心性變化。
陰土性呆板樸拙,不尚外表,思想簡單,近於愚直,易上當受騙。不開通,行拙欺人,言信行果,未必中理,寡言少語,是非不分,固步自封,好生怨氣,郁結生陰,多起疑忌,無中生有,以假當真。
陰土好怨怨的表現:
一、受欺侮或受壓抑敢怒而不敢言的心理狀態。
二、事情没作好受斥責。内心委屈。
三、吃虧了口不言,心憋屈,疑忌他人。
四、事不遂心埋怨别人。
五、怨的特點含而不露,忍而不發,自身受傷。
陰土内存怨氣傷脾,脾胃軟弱,膨悶胀飽,胃寒腹病,上吐下瀉。消化不良。食欲减退,重則噎隔轉食,有傷元氣,中虧氣短或氣淤氣窒。要想癒病,必化陰土為陽土。明因果,生信心,法自然。
陽土是土之本性忠厚信實,篤誠諄樸,寬宏大量,容而能化。舉止穩重,剋盡職責,為人謀而忠,與人交而信。出言任事,内外如一。對奇才異能,可兼收並蓄,厚德載物,為成功之母。
 
金性
面圓微長方色偏白,颧骨高,唇薄齒利,身段不高,語音響亮,氣態活潑。金性分陰金陽金,形同而氣質清濁隨心性變化。
陰金多虛假好分爭,喜變更,虛妄不實,嘴甜心苦,習於谄媚。更或心逆而險,言偽而辯,巧言令色,妒功害能,掩人善行,喜聞人過,好言人短。行事傷人,凶狠成性,刻薄寡恩,狡猾無主。得權在位,便能亂世,凶奸之徒,多由此出。在家庭,則父子責善,夫妻寡義,倫常乖舛,分崩離析。
陰金多惱惱的表現:
一、對環境不滿意但又難以擺脱時的心理狀態。
二、看不上的人還離不開。孤高自賞,患人之不已知。
三、瑣事纏身譊譊不休。或事不遂心,說不出,道不明,處於自我折磨的心境。
四、處事虛偽但又漏了破绽時的心情。
五、惱的特點多出於嫉妒,好表現小動作。
陰金内存好惱傷肺,甚則咳嗽痰喘,元氣不足,一交秋冬,病益加劇。重則肺癆痈,這便是受陰金之害。要想癒病,必須化陰金為陽金。生出義氣,遇事多想人之好處。
陽金是金之本性主意氣,性豪爽,善言談。知過必改。好善惡惡,剛毅果決,有謀善斷,危難不避,勞怨弗辭,見善勇為,見得思義。終成大功的奇才義士,光彩人物,多屬陽金之功力。
 
水性
面多肥漫團下稍寬。色偏黑,眉粗目大,行動遲緩,語言慢而低,說話滯涩,氣度和藹,水性分陰水陽水,形同而氣質清濁隨心性變化。
陰水多愚魯好煩悶,喜緩慢,性退縮,習慣邋遢,行多迂腐,自卑自棄。好抱屈,多生回頭氣。行拙湮人,優柔寡斷,是非不明,多思多慮,缺獨立性,進退失據,處事失機後時,抑郁終身無所短長。
陰水多煩煩的表現:
一、窩囊苦悶自卑退縮的心境。
二、隨不上大流别人嫌他慢,他反嫌别人急。
三、不合群人家看他無能,他自己煩悶,最不愛看不對他心的人。
四、性緩慢失機後時,好後悔,猶豫不定。
五、煩的特點自我封閉,人我思想交流的通道常被堵塞。
陰水内存多煩傷腎,腰腿疼,偏身疼腹痛腎虛虛癆,有虧精氣神,好生悶氣,氣落轉寒,是受陰水之害。欲好病,必化陰水為陽水,要有自知之明,多認不是,生出柔和智慧。
陽水活潑自然隨遇而安,沉穩雅靜,智慧巧思,和萬緣而不變。恬淡虛靜,涵養力强,功成不居,古人淡泊明志,必寧靜致遠。中外科學家,皆陽水之功能。
五行性主病的部位概括的說:上焦的病多半是火,下焦的病多半是寒,左右的病多半是金木犯病,中央的病多半是土性犯病。
陰陽五行具體在每個人身上而是混雜的各有所偏。每個人的形色也不是完全一致的。如有的人是土性的面形而是金性的顏色,或金性的面形而是木性的顏色,或木性的面形而是土性的顏色,等等不一。聲音與面形或顏色的不完全一致,亦是如此。看人的性要先看形,後看色和聲音,就知道順逆了。
 
二、五行性的運用
五行性具體在每個人身上缺一不可,但又各有所偏,所以就有的人偏於木火土性,有人偏於木火金性,有人偏於土水性,有人偏於水金性等等。但必有一種性為主的。五行相生的順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剋: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
所說的相生就是彼此相益或相互促進。所說的相剋,就是相互制約或彼此剋制。但相剋不是絕對的,在特定的條件下,也可以反剋。如水能剋火,然而火過盛也可以剋水,成為「火剋水」了。五行性的關鍵是撥陰反陽,轉逆為順,化剋為生,最後要達到「五行推轉」。五行性中的逆行或相剋,多指陰面或陰陽混雜的情況下而言,如真正達到撥陰反陽之後,就不存在逆與剋了。一般來講,男子五行應順行,女子五行應逆行,即以逆為順。孀婦則要與男子同樣順行。但鳳儀先生曾說過:「從前男子取法太陽,女子取法太陰,男子順行,女子逆行,今後女子若明道而能自立的,也可以同男子五行順行了」。這段話體現了他常說的「時代不同,行道也不同了」的獨到見解。
五行順行是根據人的社會屬性而自然形成如一個青年人正處在學習成長生發的時期,是要日新月異,天天進步的,這就是木生火。然而却整天消極沉悶,毫無生氣,這便是木生水逆行了。「水是生木的,然而陰了就寒,寒了就不能生木了」。
 
自身五行相剋
木剋土如心中對人不服,還說不出,暗中生怨氣,這叫作「木剋土」,多現出面黄肌瘦。不服人屬木,生怨氣屬土,所以最易患胃腸疾病(脾胃屬土)。如何救治呢?必須補陽火,明理達時(屬陽火),不生怨氣,知道自己的苦惱,也要體會到别人的心理,作到心胸開阔(屬陽土)就轉為木生火,火生土了,可免除木剋土之害。
土剋水:性格呆板固執,見識狹隘,愚而自用(屬土),不聽勸說。當事情失意後,便抑郁不樂,終日煩悶(屬水),不知查找原因,只顧生回頭氣,越尋思越痛苦,越回憶越悔恨,陰氣下凝,必傷腎水,面色發暗,易患腰腿疼病,纏绵不癒。欲救治,必須生出真金,找他人好處,生出真義氣(金),當斷立斷,轉為「土生金,金生水」,疾病便可漸癒
水剋火:心强好勝,爭名逐利,這時心髒最為不利,天長日久,易患心髒病(心屬火),這叫作「水剋火」。貪高愛好屬火,失望後悔屬水,所以水來剋火,坐卧不穩,站立不安,心神不定,有害心髒,現出油漬漬的暗紅面色。救治方法,首先立起主意(屬陽木),不為名牽,不為利誘,,高瞻遠瞩(屬陽火),自然豁然開朗,便可轉為「水生木,木生火」了,自可消除水剋火之苦。
火剋金:性多淺薄浮躁(屬火),心中容不下事,缺乏涵蓄力,嘴碎好叨咕,喜分辯(屬金),最好操心,有傷肺髒(肺屬金)是為火剋金,面色潮紅。此種性格之人,子女不愛接近他,尤其是老不捨心,不得享受晚年天倫之樂,多患肺心病。欲救正,須生出真土,相信社會家庭以及個人的發展變化都有它的必然規律,不可作超越規律之强求,放下心來/以樸厚寬宏之情懷(屬陽土)來補救自已淺薄狹隘的性格,變為「火生土,土生金」方可免去火剋金之苦。
金剋木:好不服人,我見深,專找棱縫,强詞奪理(屬金),但當理屈詞窮時,就暗生怒氣(屬木),日久便可得胸肋疼痛,肝氣不舒,易患肝臟病(肝屬木),這叫作「金剋木」,面現青白色,欲救治,必須生出陽水,虛心讓步,有自知之明,認識到自己的個性太强,器量狹小,應學含垢納污,冷靜處事(屬陽水),便轉為「金生水,水生木」,自可消除金剋木之苦。
鳳儀先生根據人的社會屬性結合大自然的規律,規定出「人生四季分屬五行」的準則。男子二十歲以前,女子十八歲以前,為春季屬木,正是長身體學知識,立志向上的時期。男子二十一歲至四十歲,女子十九歲至三十八歲這一時期為夏季屬火,正是興旺發達,大作一番的時期。男子四十一至五十九歲,女子三十八至五十七歲。(秋季為十九年)這一時期為秋季屬金,正是進入人生各方面都已成熟,事業有所成就的時期。應逐漸有所收歛。男五十九歲以後,女五十七歲以後,為冬季屬水,到在「功成名遂身退」的時期,一切一切,都應由下一代接替,不可再爭名逐利了,應加强心身修養,以安度晚年。土是旺於四季的。如違背上述這個準則,不是逆就是剋,必遭到自然規律的懲罰。例如人當中年為夏季屬火,不僅不發揮才智,大作一番,反而消沉低落,退縮不前(屬水),這便是「水剋火」。
 
人我之間的五行相剋
水剋火:對方人性格緩慢辦事因循,猶豫不決(屬水),我的性情急躁(屬火),常在一起,我便嫌他太慢,產生煩惱,這就是「水剋火」,我必鬧心。我如能變急躁為穩重,以寬厚待他(屬土),這就是躲到土上去了(火生土)。自然不受他剋。
金剋木:對方人花言巧語虛偽不實(金)我則心直性耿,内外如一(屬木),對彼之品性最為反感。由於不服而氣憤,日久心肝不舒,胸肋發胀,這是因為我木被金剋。我如欲防止金剋,必須躲到火上,識事識人,以禮相待,既不生氣又不受騙,他再詭詐,能奈我何。
木剋土:對方人性情粗暴,又直又硬,出言撞人(木),我的性格老實忠厚,呆板寡言,好生怨氣(土),常在一起,受他的頂撞,必暗生悶氣,易患胃病,這就叫「木剋土」。如我能事先看得明白,不上他的當,躲到金上去,靈活自然,胸懷開朗,變成土生金,就不受木的剋了。
火剋金對方人性情急躁,說話不容人(火),我性格脆弱,好分辯(金)常相共事,必形成「火剋金」,惱易傷肺,我如能躲到水上去,柔和用事,(水)以柔勝剛,變成金生水,自然不受火剋了。
土剋水:對方呆板執拗是非不明,在上位不能集思廣益,在下位愚而自用(土),我雖柔而明智,看得清楚(水),也必要發煩,這就叫「土剋水」。腎水最易受傷。我如能生出憐憫之心,認為他愚得可憐,不煩厭他,定住真主意(木)。這便是躲到木上去了,變為水生木,就不被他的陰土剋了。
在特定的情況下五行也可以反剋。不論自己或人我之間,都是如此。如人到老年,冬季屬水,本應功成身退,托底補漏(屬水),由下一代接替。但仍不放心,爭權好勝,把權不放(屬火)。這就是「火剋水」了。必自尋苦惱,心身俱傷。
 
五行相成
五行相剋,是在陰陽混雜的情況下發生的,如能真正拔陰反陽,不但不剋,反而相成。其中包含著充分的辯證法因素。這裡僅以自身的五行相成闡述如下。
木土關係:木主真主意,但木必須把根深紮在土裡,才能牢固,即必須對遠大理想有堅定的信念(土),他的主意(木)才能真不動摇。
土水關係:土必借水力,生長萬物,或製造器皿,方能發揮功用。人雖有忠厚樸實的性格(土),必借智慧(水)才能有作為,成事功。
水火關係:水雖能養萬物,但太冷也不能生長,必借陽光(火)以生温,方能利益萬物。在人身則須「水火既濟」,心腎相交,方能却病延年。
火金關係:金屬欲全其功用,是離不開火的。人雖明理達時(火),但必有大的容量和斷力(金),才能成其大用。
金木關係:金性是能說善辯,義氣圓活(金),但必須以仁字為核心,遇事有真主宰(木),才能始終不渝,和而不流,終有成就。
五行的相生相剋不是絕對的,以「水生木」來說,汪洋大海裡到處是水,為什麼連一棵樹也没有,只因没有土,所以水想要生木,必須有土,如此看來,五行的生剋順逆,相輔相成是極其奥妙的。
 
五行性的精髓
先生對五行性理的研究確有獨到之處。晚年曾告訴人們,欲徹底撥陰反陽,永光明天性不受污染,必須明確五行性之精髓:「欲生真水必認不是,欲生真金必找好處,欲生真土必認因果,欲生真火必達天時,以上這四樣都達透了,才能生出仁德而達全體的陽木。」
所說的認不是如能達到真處,就是儒家「慎獨」的功夫。即真正認識到自己心性中的陰面,遇事稍一生錯念,剛一動煩惱,即認識到它的「不是」,因為它足以污染自性,這乃是最大的「不是」(錯誤)。作到這一點,才能生出智慧的真水,也就是徹底「撥陰」的功夫。所以先生說:「認不是是明心丹」。
所說的找好處不僅從好人好事中找到好處,即從壞人壞事中,也可找到反面好處。心中長存他人的好處,才能生出義氣的真金,這也是徹底「反陽」的功夫。所以先生說:「找好處是暖心丸」。
所說的認因果即認識到天地間的一切事物,没有無因之果。有因才有果,果是由於一定的因緣而發展變化來的。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一切果,都是來自一定的因。只不過是有的因尚未被我們所發現。能明白這個道理,自然就不生怨氣而生出信實的真土。
所說的達天時包含著《老子》「道法自然」的古代哲學思想。先生說:「一個人便是一個太極便是一個天地便是一個陰陽便是一個世界」。意思是說,小而一身的心性陰陽消長與大而天地時代變化的規律,是息息相通的,都按一定的規律運行著。如能按著它的規律行動處世,則昌。反其道而行之,則亡。這就是明理達時的真火。
認不是找好處認因果達天時,這四樣都達透了行真了,才能立起通權達變陽剛中正仁德的真木來,木是達全體的。最後達到「五行攢簇」渾然一體,不分五行了。當然,這也是很高超的修養之道了。
 
五行率性法
為了更好的發揮性理療病的作用先生又發明了「五行率性法」。又稱「問性法」。
明確了疾病是由於五行性中某一行的陰面或由於缺少某一行而致病者便可用口呼規定某種字音的方法,來淘汰陰氣以補陽氣,從而癒病,這就叫「五行率性法」。
作法是選擇適當的時間在空氣清新,環境寂靜,最好有樹木的地方,靜靜的站立,排除一切雜念,身心輕鬆自然,針對五行性理的要求,口呼規定的某兩個字音。第一個字短些,第二個字音可適當拖長。如呼「主意」時,「主」字音要短些,「意」字音便可拖長,以不費力為度,聲音不可太高,也不可過低,以自然為主。每呼完一次要稍停,再呼下一次。一行的字音要連呼多次,然後再呼下一行的字音。站立有困難者,也可坐著呼。如有肝病,要呼「主意」(有正見和主意屬陽木)。心髒疾病呼「明理」(明理達時屬陽火)。脾胃疾病呼「信實」(忠厚信實屬陽土)。肺髒疾病呼「響亮」(義氣響亮屬陽金)。腎髒疾病呼「柔和」(文靜柔和屬陽水)。
木剋土的病可呼明理達到木生火,火生土的要求。女子木剋土則呼柔和,使木向水上行。土剋水的病可呼響亮,達到土生金,金生水的要求。女子土剋水則呼明理,使土向火上行。餘可類推,如能認真實行,確有却病延年,巧奪「造化」之功。
在問性的同時如能配合呼吸和適當的動作,則效果會更好。每呼音一次之後,可隨著自然吸氣,意念下沉,然後再呼下一次。
問性場合不方便時可只吐音不出聲,意念專一,亦能收到同樣效果。

生氣八大危害 – 損傷免疫系統

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情』被醫學界視為人體發病的『內因』,其中尤以生氣最為重要,對人的健康有很大的傷害。
文/洛杉磯時報
令皮膚長出色斑
美國的醫學人員對5,000名臉上長色斑的女性研究顯示,當她們處在情緒的低谷時,任何藥物對色斑的治療都顯得不盡如人意,而當其中一些女性的人際關係得到改善時,她們的色斑可以不治自愈。「當人生氣時血液大量湧向面部,這時的血液中氧氣少、毒素增多。而毒素會刺激毛囊,引起毛囊周圍程度不等的深部炎症,產生色斑等皮膚問題。」醫學人員分析道。
引起胃潰瘍
生氣時腦細胞會工作紊亂,引起交感神經興奮,並直接作用於心臟和血管上,使胃腸中的血流量減少,蠕動減慢,食慾變差,嚴重時會引起胃潰瘍。同時還會導致人吃不下去飯。
加快腦細胞衰老
生氣會加快腦細胞衰老,減弱大腦功能,而且大量血液湧向大腦,會使腦血管的壓力增加。這時血液中含有的毒素最多,氧氣最少,對腦細胞不亞於毒藥,憤怒時的思維混亂就是大腦缺氧的明証。
令心肌缺氧
每一次的生氣都會引發心跳加快,心臟收縮力增強,血壓升高,血液變黏稠。大量的血液衝向大腦和面部,會使供應心臟本身的血液減少而造成心肌缺氧。心臟為了足夠的氧供應隻好加倍工作,一通亂蹦,於是心跳更加不規律,也就更致命。
傷肝
生氣時機體會分泌一種叫「兒茶酚胺」的物質,從而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使血糖升高,脂肪分解加強,血液和肝細胞內的毒素增加。
引發甲亢
生氣令內分泌系統紊亂,使甲狀腺分泌的激素過多。甲狀腺是身體中參與新陳代謝的重要器官,當你感覺到熱血沸騰的時候就是甲狀腺受到刺激了,久之會引發甲亢。
傷肺
情緒衝動時,每分鐘流經心臟的血液猛增,對氧氣的需求也就增加,肺的工作量驟增。同時由於激素作用於神經系統,使得呼吸急促,甚至出現過度換氣的現象,肺泡不停地擴張,沒時間收縮,也就得不到應有的放鬆和休息,從而危害肺的健康。
損傷免疫系統
一旦生氣時,大腦會命令身體製造一種由膽固醇轉化而來的「皮質固醇」。「皮質固醇」是一種壓力蛋白,如果在身體內積累過多,就會阻撓免疫細胞的運作,讓身體的抵抗力下降,甚至會讓免疫系統昏了頭去攻擊身體的正 常細胞。
《生氣容易得腫瘤,全世界都知道》
史丹福大學做了個很有名的實驗,拿鼻管擱在鼻子上讓你喘氣,然後再拿鼻管放在雪地裏十分鐘。如果冰雪不改變顏色,說明你心平氣和;如果冰雪變白了,說明你很內疚;如果冰雪變紫了,說明你很生氣。把那紫色的冰雪抽出1~2毫升給小老鼠打上,1~2分鐘後小老鼠死了。而且紫色冰雪的成分都研究出來了。所以生氣容易得腫瘤,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

臟腑與陰陽五行

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以五臟為中心,通過經絡聯繫六腑和其他組織器官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五臟在生理功能上各司其職,用陰陽五行理論來說明相互之間依存、制約、協調,乃至與自然界的關係。並認為在正常的情況下,這些關係是平衡的,如果這種平衡遭受破壞,人體就會生病。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心經裡的『色』說的是物質,『空』為能量。而『蘊』,『藏』也。古代臟為『藏』,故『五蘊』指的是人體中五個『蘊藏』能量的地方,也就是五臟。
在《黃帝內經‧素問‧五臟別論》中提到:「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六腑,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同樣是說明了『五臟』的功能是用來藏人體的精氣,由於精氣是一種能量,不是實質的東西,也沒有固定的形態,所以能量能充滿空間,但不具實質的形體。
《黃帝內經‧靈樞‧衛氣》曰:「五臟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故『五藏』各為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腎藏精:
『臟』之五藏
《黃帝內經‧靈樞‧衛氣》:「五臟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腎藏精。
主血脈和神志。在體屬血脈及整個循環系統。
心為全身血脈的總樞紐,心臟通過血脈將氣血輸送至周身。心又為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中心(相當於現代認識的大腦的主要功能),能主宰人體五臟六腑,並負責管理人體的精神活動。若心的功能良好,則可見精神飽滿,思維清晰、聰明敏捷;若心的功能失調,則會表現健忘、精神萎頓、思想反應遲緩等問題。
主疏泄、藏血、藏魂和主筋。在體屬筋骨和四肢。
疏泄即疏通、調達之意,肝維持全身氣(機)運行的流暢,若肝的功能失調,則氣(機)會受阻,從而引致身體機能失調。透過肝的疏泄,氣(機)保持流暢,則可調和情緒。若肝失疏泄,肝氣鬱結,便可能會出現情緒波動如抑鬱及憤怒等現象。
肝有負責貯藏血液及調節血量的作用,當人休息和睡眠時,機體的血液需要量減少,多餘的血液便會藏於肝;當運動或工作時,機體的血液需要量增加,肝便會將貯藏的血液輸送全身。如肝血不足,肝則無血所藏,不能濡養於目,並會引致兩眼乾澀昏花,《黃帝內經‧靈樞‧本神》指出:「肝藏血,血舍魂。」故肝又有藏魂的功能。
筋的活動與肝有著密切關係。若肝血不足,則無法滋養於筋,便會引起抽筋、肢體麻木、屈伸不利等。此外指甲的健康亦倚靠肝血的滋養。若肝血充足,則指甲會顯得紅潤有光澤,若肝血不足,則指甲會變得軟薄、脆弱及蒼白。
主運化和統血。在體屬整個消化系統。
當食物進入身體後,脾提取食物及飲液的精微營養物質,稱為『水穀精微』。然後這些水穀精微會用以生化氣、血及津液,運行全身。水穀精微中的水液會由脾上輸於肺,經肺的宣發肅降送達全身。而另一部分的水液則會下達於腎及膀胱,化為尿液排出體外,這方面的功能稱為『運化水濕』。
脾並有統攝血液在經脈中運行的作用,若脾氣健運,氣血生化充足,氣可有效地固攝,使血在脈道﹝即血管﹞內行走;若脾失去統血的功能,則血會溢出自己的路徑,從而引致嘔血、便血、皮下出血、尿血、崩漏﹝月經過多的失調症狀﹞等病症。
主氣,司呼吸,宣發肅降。在體屬氣管及整個呼吸系統。
肅降的特性,可表現在肺吸氣時,將自然界的『清氣』往下輸送,並將脾傳輸的津液和水穀精微向下布散,並將代謝後的無用水液下輸膀胱。此外,肺亦有肅清呼吸道的異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潔淨及健康。
而宣發的特性,可表現在肺呼氣時,則將體內的濁氣排出。此外,並透過汗液分泌的調節,將衛氣宣發至體表﹝中醫稱為皮毛或腠理﹞,將濁氣發散並排出體外。
主藏精和水。在體屬腦與泌尿系統。
腎藏精,與人體的生長發育和生殖能力密切相關。又精生髓,而髓則負責營養及製造骨骼,先天的腎精不足,會出現骨骼發育不全、腦門遲閉、牙齒疾病等病症。腎又主水,在調節人體津液代謝平衡方面有重要作用,腎將有用的清液分開,並將濁液排出體外,成為尿液的作用稱為『蒸騰氣化』。
臟腑與陰陽關係
《黃帝內經‧素問‧金匱真言論》曰:「夫言人之陰陽,則外為陽,內為陰。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言人身之臟腑中陰陽,則臟者為陰,腑者為陽。肝、心、脾、肺、腎五臟皆為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皆為陽。」所以臟腑裡,臟為『陰』,腑為『陽』。
肝與膽,臟腑陰陽互為表裡;心臟與小腸,臟腑陰陽互為表裡;脾與胃,臟腑陰陽互為表裡;肺與大腸,臟腑陰陽互為表裡;腎與膀胱,臟腑陰陽互為表裡。
『腑』為消化系統,通過『腑』將消化、吸收的東西轉換為能量,儲存於『臟』,符合陰陽裡『陽發陰收』的現象。
腑,《內經》為『府』,為府庫的意思。六腑基本的功能是受納、消化、吸收及排泄,並分別清濁、傳送糟粕。食物入胃,經胃的腐熟,下移腸道,小腸進一步消化,並分別清濁,吸收其中之精微物質。膽分泌膽汁入小腸中以助消化。大腸接受小腸的食物殘渣,吸收其中水份,其餘的形成糞便排出體外。殘餘的水液通過腎的氣化作用形成尿液,下輸至膀胱。而三焦則是負責其中聯繫的功能。
臟腑與五行關係
《尚書‧洪範》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
中醫根據五行的特性,來描述五臟的某些生理特性和功能作用。如木性可曲可直,剛韌又可舒展,故有疏洩功能之肝屬木;火性溫熱而炎上,故溫煦又易上炎(病變時,有舌尖發紅且痛、臉部紅赤等現象)之心屬火;土性敦厚,有生化萬物之特性,故主消化水谷,運輸精微,營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又為氣血生化之源的脾屬土;金性清肅收斂,故主宣發肅降功能之肺屬金;水性潤下,有下行閉藏之性,故主水液代謝之蒸化排泄,並有藏精功能之腎屬水。
五行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五行相剋: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木剋土、土剋水。
五行相生實際上是一個消長的概念,『生』指的是『提供』的意思。如腎(水)藏精,肝(木)藏血,腎精可化生肝血,此即腎水滋養肝木,即水生木;肝(木)藏血,心(火)主血脈,肝之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功能正常,則有助於心主血脈功能的正常發揮,此即肝木上濟心火,即木生火;心(火)主血脈,脾(土)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又主統血,心主血脈功能正常,血能榮脾,脾才能發揮主運化、生血、統血之功能,此即心火溫脾土,即火生土;脾(土)能轉輸精微,益氣以充肺(金),從而維持肺主氣之功能,此為脾氣生養肺氣,即土生金;肺(土)主氣,腎(水)主藏精納氣,肺氣肅降則有助於腎精之閉藏和氣之攝納,此即肺金滋養腎水,即金生水。
五行相剋實際上是一種制約的關係,『剋』則為『影響』或『傳導』的意思。如肺氣清肅下降,可以抑制肝陽上亢,即金克木;肝氣條達,可以疏洩脾土的郁滯,即木克土;脾的運化,可以避免腎水的氾濫,即土克水;腎水的滋潤,能夠防止心火的亢烈,即水克火;而心火的陽熱,可以制約肺金清肅太過,即火克金。

有趣的五行生剋治心病案例

文 ◎ 胡乃文


、元時期有一位很有名的好醫生,叫朱丹溪,他曾經治療一位因為太太死了而陷於極度悲傷中的病人。

中醫界認為:「七情的喜能傷心、怒會傷肝、憂思傷脾、悲傷肺、驚恐傷腎。」悲傷會傷到肺,丹溪先生一看這個病人,就知道是因為悲傷過度而生的病。丹溪先生利用了中國古時候常常運用的心理治療法——五行生剋法治病。

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而與之對應的五臟為肝、心、脾、肺、腎。五行和五臟,都有著同樣的相生相剋的關係。相生就是:肝生心(木生火)、心生脾(火生土)、脾生肺(土生金)、肺生腎(金生水)、腎又生肝(水生木);相剋就是:肝剋脾(木剋土)、脾剋腎(土剋水)、腎剋心(水剋火)、心剋肺(火剋金)、肺剋肝(金剋木)。

又每一臟都有所藏,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與智、肺藏魄、腎藏精與志。心理的疾病就是神魂意志的失常,就可以利用五臟所藏的生剋關係,治療心理的疾病。

悲傷是肺金的毛病,金能受火所剋,火就是心,丹溪先生就用心火剋肺金的方式治療。

用心的喜悅治療肺的悲傷

丹溪先生一面給這個男人把脈一面說:「你呀,好像懷了好幾個月的身孕,大概再過沒多久就要生產囉!」病人明明是個男的啊!他一想我怎麼會有孕呢!愈想愈覺得好笑,爬起來就說:「你這個庸醫呀!」就走出診所了。

這位先生逢人就說:「你們都說朱丹溪是個名醫,什麼了不起的?連男人的脈還說不準呢!說我有身孕,還說多久多久後可以生小孩。你看看多好笑。」見一個,說一次,說一次,笑一次,就這樣,病就不藥而癒了。

像這樣子用心的火來剋金,「心之志為喜」,用心的喜悅來治療肺的悲傷,這個病就很快的好了。古時候的醫師,利用七情或五臟六腑的五行生剋之法,治療情緒的病,蠻有效的。

假如說是「神」傷了,也就是心火的病,可以用腎水來剋它;能利用腎所主的「精」或「志」來剋心之「神」,這樣就可以治好了。例如:悲傷過度就是「魄」傷,魄傷了的時候,就必須要用心「神」之喜來治療這個悲傷的情。利用這樣的方式,常常可以把所謂的「七情」給治好了。

看淡放下 身體最佳平衡

除了用這種方法來治療以外,做一個精神不緊張的人、不煩惱的人,就不容易犯心理疾病了。怎樣才能做一個精神不緊張、不煩惱的人呢?很簡單,就是把人的慾望、執著放得越淡、越少就越好。

我建議,不管你是正常的健康人也好,或是有病的人也好,從現在開始把慾望放得淡一些,將來得這種「七情病」(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緒的病)的機會就會減少很多了。

另外,通過現代醫學研究知道,當一個人不緊張、不煩惱,身體處於最佳平衡狀態時,患腸胃病或心臟病的機會也會比較少,睡眠品質也會比別人好。除了這以外,自身的防禦及抵抗能力也會比較好,受風、寒、暑、溼等天氣不正常而引發的感冒等疾病,也會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