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紀錄整理所收尋到有關身心健康的資訊...

2015年2月12日 星期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如何进行呼吸功能锻炼

很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在急性症状控制后,肺功能仍呈进行性下降,其下降速度大于由于增龄衰老因素而引起的肺功能下降速度。并且由于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的降低以及外界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经常反复发作,而逐渐产生各种心肺并发症。现在已经认识到,COPD稳定期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呼吸功能锻炼,有利于预防急性发作,改善日常活动能力,恢复受损的心肺功能,防止或减缓心肺功能的继续减退,预防或减轻慢性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由于呼吸科医生门诊工作繁忙,很难对每一位COPD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相关指导。并且,现在春回大地,大多数COPD患者处于稳定期,适合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故在此将COPD患者如何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做一介绍。wanglongdaifu.haodf.com
一、腹式呼吸
COPD患 者由于膈肌下移、收缩效率减低以及气道阻力增加和胸肺有效顺应性减低,往往动员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过程。因此,即使在安静情况下,病人的呼吸常以上胸廓活 动为主。在急性加重期,辅助呼吸肌的作用更加明显。这种以胸式呼吸为主的表浅呼吸既不能保证肺脏有效的通气量,又易引起呼吸肌的紧张,增加耗氧量,诱发呼 吸肌疲劳。运用膈肌做深缓呼吸(腹式呼吸),改变辅助呼吸肌参与的不合理的浅速呼吸方式,有利于提高潮气容积,减少无效死腔,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善气体分 布,降低呼吸功耗,缓解气促症状。
腹式呼吸是主要靠腹肌和膈肌收缩而进行的一种呼吸,关键在于协调膈肌和腹肌在呼吸运动中的活动。吸气时放 松腹肌,膈肌收缩,位置下移,腹壁隆起;呼气时,腹肌收缩,膈肌松驰,回复原位,腹部凹下,增加呼气潮气容积。呼吸运动中,尽可能减少肋间肌以及辅助呼吸 肌做功,使之保持松弛和休息,减少能量消耗。
锻炼方法:根据病情,锻炼时可取卧位、坐位或立位。如取卧位,两膝下可垫软枕,使之半屈,腹肌 松驰。首先应全身肌肉放松,包括紧张的辅助呼吸肌群。由于腹式呼吸的外在表现为腹部的隆起和下陷,因此,在呼吸中应注意腹部的活动。通常将左、右手分别放 于上腹部和前胸部,便于观察胸腹运动情况。即用一手按在上腹部,呼气时,腹部下沉,该手稍微加压用力,以进一步增加腹内压,促使膈肌上抬;吸气时,上腹部 对抗该手的压力,徐徐隆起。这样患者可通过手感,了解胸腹活动是否符合要求,注意及时纠正。要求静息呼吸,经鼻吸气,从口呼气,呼吸气应该缓慢和均匀,吸 气时可见到上腹部鼓起;呼气时可见到腹部凹陷,而胸廓保持最小活动幅度或不动。逐渐延长呼气时间,使吸气和呼气时间之比达到1:2~3。
腹式呼吸锻炼初始,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动作要领掌握以后,可逐渐增加次数和每次的时间。并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在卧位、坐位或立位以及行走时,随时随地进行锻炼,力求形成一种不自觉的习惯呼吸方式。
二、缩唇呼吸
COPD患者由于反复发生气道感染, 支气管壁充血、水肿和纤维组织增生,严重者支气管平滑肌和弹性纤维结构遭受损害而发生机化。少数患者可见到支气管软骨的萎缩变性,部分被结缔组织取代。因 此,气道壁失去了胸内压增加时的支撑力,当胸内压急骤增大时可发生管腔的过早塌陷闭塞,肺泡气体滞留,呼出气量减少,进而影响吸气量。采用缩唇徐徐呼气, 可延缓呼气气流压力的下降,提高气道内压,避免胸内压增加对气道的动态压迫,使等压点移向中央气道,防止小气道的过早闭合,使肺内残气更易于排出,有助于 下一次吸气吸入更多的新鲜空气,增加肺泡换气,改善缺氧。
方法:呼气时缩唇大小程度,由患者自行调整。缩唇口形太小,呼气阻力过大,呼气费 力,呼气时间延长,呼出气量反而减少;缩唇口形太大,则不能达到防止小气道过早陷闭的目的。缩唇口形大小和呼气流量,以能使距离口唇15~20cm处蜡烛 火焰随气流倾斜,不致熄灭为适度。严格地说,缩唇呼气是腹式呼吸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求缩唇呼气与腹式呼吸结合起来锻炼。
缩唇呼气改善气体交 换的机理尚未完全被阐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呼吸频率减少潮气容积增大,死腔重复呼吸减少,呼吸效率增强;2.气道内压力增加,可防止气道动态陷 闭,有利于肺泡气的排出,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3.功能残气量减少,从而减少功能残气量对吸入的新鲜气体的稀释,增加肺泡氧分压和降低肺泡二氧化碳分 压,从而改善气体交换。
三、全身性呼吸体操锻炼
在上述腹式呼吸锻炼的基础上,可进行全身性的呼吸体操锻炼,即腹式呼吸和扩胸、弯腰、下蹲等动作结合在一起,起到进一步改善肺功能和增强体力的作用。
方法:可取卧位、坐位或立位,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节:长呼吸。身体直立,全身肌肉放松,用鼻吸气,口呼气。先练深长呼气,直到把气呼尽,然后自然吸气,呼与吸时间之比为2∶1或3∶1,以不头晕为度,呼吸频率以每分钟16次左右为宜。
第二节:腹式呼吸。直立位,一手放胸前,一手放腹部,做腹式呼吸。吸气时尽力挺腹,胸部不动,呼气时腹肌缓慢主动收缩,以增加腹内压力,有利于膈肌上提,将气缓缓呼出。呼吸应有节律。
第三节:动力呼吸。随着呼气和吸气做两臂放下和上举。
第四节:抱胸呼吸。直立位,两臂在胸前交叉压紧胸部,身体前倾呼气;两臂逐渐上举,扩张胸部,吸气。
第五节:压腹呼吸。直立位,双手叉腰,拇指朝后,其余4指压在上腹,身体前倾呼气,两臂慢慢上抬吸气。
第六节:下蹲呼吸。直立位,双足合拢,身体前倾下蹲,两手抱膝呼气,还原时吸气。
第七节:弯腰呼吸。取立位,双臂腹前交叉,向前弯腰时呼气,上身还原两臂向双侧分开时吸气。
第八节:行走呼吸。走两步吸气1次,再走5步呼气1次。wanglongdaifu.haodf.com
以上每节自然呼吸30秒。锻炼次数和时间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中華文化古老的五行學說

五官 形體 情志
小腸 血脈
長爰 肌肉
西 大腸
膀胱
五行的相生相剋
五行學說,以相生相剋的規律來說明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形成一個事物內部結構的模式。
相生,有相互滋生、促進、助長的意思。
相克,有相互制約、抑制、克服的意思。
五行相生的規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以次茲生,迴圈無盡。
五行相克的規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相克也是往復無窮的。
  在相生的關係中,任何一行,都有“生我”“我生”兩個方面。在相克的兩個方面,任何一行,都有“克我”和“我克”兩個方面。
  在五行系統中,各個部分不是孤立而是密切相關的,每一部分的變化,必然影響其他 所有部分的狀態,同時也受五行整體的統一制約。在其任何二“行”之間,由於存在相生或相克的關係,所以總是處於不平衡的運動之中。然而從五行整體來看,生 和克在總和中表現出相對的平衡。五行學說,一開始就著眼於事物的運動和變化。自然界的運動如四時晝夜的交替,日月星辰的運行,動植物的生老壯已,都在直觀 形式上大量呈現周期迴圈。古人認識到“迴圈”是自然界普遍法則,把事物內部結構“五行”之間的相生相剋關係,也看成迴圈性運動,綜合類比成一個(如圖)迴 圈式動態平衡規律。
五行的相生和相克是相互為用的兩個方面。沒有生,就沒有事物的運動和變化,沒有克,就不能維持事物正常平衡協調下的生長和發展。因此必須生中有克,克中有生。這種生克相互為用的關係,稱為“制化”關係。它推動和維持著事物正常的生長、發展、變化過程。
  五行之間的生克關係,如果失去協調,便會引起事物的反常狀態。相克的反常包括“相乘”和“相侮”兩種。相生的反常稱為“子母相及(子母相犯)”,包括“母及子”,和“子及母”兩種。
  相乘屬於過度的相克,有乘虛侵犯的意思。相侮屬於反方向的克制,有恃強淩弱的意思,是反過來克制“克我者”。子及母也與相生的方向相反。
在此說明五行與人體五臟與自然萬物的關係:
五行說認為宇宙萬物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和變化而成。在《國語﹒鄭語》中有 “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萬物”,《尚書﹒洪范》中有“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 土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的記載。它指出了“五行”和“五味”(咸、苦、酸、辛、甘)之間相互的內在的聯繫。
中醫根據五行的特性,來描述五臟的某些生理特性和功能作用。如木性可曲可直,條順而暢達,肝屬木,其特點是喜條達而惡抑鬱,並有疏洩之功能;火性溫熱而炎 上,心屬火,其特點是心陽有溫煦之功能,心火易於上炎;土性敦厚,有生化萬物之特性,脾屬土,其特點是有消化水谷,運輸精微,營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的功 能,又為氣血生化之源;金性清肅收斂,肺屬金,其特點是具有清宣肅降之功能;水性潤下,有下行、閉藏之性,腎屬水,其特點是主水液代謝之蒸化排泄,並有藏 精功能。
五行說認為,五行之間存在著生、克、乘、侮的關係。相生即相互資生和相互助長。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剋即相互制 約和約束。五行的相剋次序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如果五行相生相剋太過或不及,就會破壞正常的生克關係,而出現相乘或相侮的情況。 相乘,即五行中的某一行對被克的一行克制太過。比如,木過於亢盛,而金又不能正常地克制木時,木就會過度地克土,使土更虛,這就是木乘土。相侮,即五行中 的某一行本身太過,使克它的一行無法制約它,反而被它所克制,所以又被稱為反克或反侮。比如,在正常情況下水克火,但當水太少或火過盛時,水不但不能克 火,反而會被火燒乾,即火反克或反侮水。相生相剋是密不可分的,沒有生,事物就無法發生和生長;而沒有克,事物無所約束,就無法維持正常的協調關係。只有 保持相生相剋的動態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發生與發展。
相生相剋的關係在中醫中被廣泛應用於解釋五臟之間的關係,臟腑間的病理影響,和相應的診斷和治療。
五臟之間相互資生的關係,可用五行相生來闡明。如腎(水)藏精,肝(木)藏血,腎精可化生肝血,此即腎水滋養肝木,即水生木;肝(木)藏血,心(火)主血 脈,肝之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功能正常,則有助於心主血脈功能的正常發揮,此即肝木上濟心火,即木生火;心(火)主血脈,又主神志,脾(土)主運化,為氣血 生化之源,又主統血,心之陽熱可以溫運脾陽,心主血脈功能正常,血能榮脾,脾才能發揮主運化、生血、統血之功能,此即心火溫脾土,即火生土;脾(土)能轉 輸精微,益氣以充肺(金),從而維持肺主氣之功能,此為脾氣生養肺氣,即土生金;肺(土)主氣,職司清肅,腎(水)主藏精納氣,肺氣肅降則有助於腎精之閉 藏和氣之攝納,肺氣肅降,水道通調,又能促進腎主水功能的發揮,此即肺金滋養腎水,即金生水。
同樣,五行相剋的關係也用於五臟間相互制約的關係。如肺(金)氣清肅下降,氣機調暢,可以抑制肝(木)陽上亢,此即金克木;肝(木)的條達,可以疏洩脾 (土)的壅滯,此即木克土;脾(土)的運化,可以制止腎(水)的泛濫,此即土克水;腎(水)的滋潤,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此即水克火;心(火)的陽熱,可 以制約肺(金)清肅的太過,此即火克金。
五行生克也用於解釋臟腑間的病理影響。如肝病可以傳脾,是木乘土;脾病也可以影響肝,是土侮木;肝脾同病互相影響,即木鬱土虛或土壅木鬱;肝病還可以影響 心,為母病及子;影響肺,為木侮金;影響腎,為子病及母。其他臟腑病變也是如此,都可以用五行生克乘侮的關係,說明這些在病理上相互影響。
中醫根據五行說來指導臨床診斷和治療。如木克土,聯繫五臟,肝屬木,脾屬土,那麼肝就可以抑制脾,治脾往往肝脾共治,因而有“扶土抑木”的原則。再如,肝 色屬青,味屬酸,如有面色發青,喜食酸味等見症,一般可診斷肝經受病。像這樣的例子很多,不勝枚舉。總的說來中醫無論在診病、辯證、治療、用藥等各方面, 都離不開五行說的。
五行生克關係,也用於精神對五臟功能的影響。《素問》說:"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等,即是運用五行相剋關係來調整情志,從而治療精神性病症。
人體是一個小宇宙,五臟之間就是相互資生、相互制約的,共同維持整體的內環境穩定狀態,五行說以相生相剋論述五臟之間相互聯繫和協調平衡關係。當五臟之間 正常的生克制化調節受到破壞,就會出現相乘相侮的現象,就是病理狀態。在臨床,用五行生克乘侮規律不僅能說明疾病的傳變,了解病情的預後;而且能調理各臟 腑功能,做出相應的診斷和治療。
傳統中醫不僅認為人體自身是一個整體,是一個小宇宙,它還認為人體的五臟六腑、五體、五官等與自然界的五方、四季、五味等有相應的關係,這樣就把人體與自 然環境統一起來,反映了人體與宇宙之間的相互收受通應關係,恰好體現了“天人合一”觀。如春應於東方,風氣主令,故氣候溫和,陽氣生發,萬物滋生,人體之 肝氣與之相應,故肝氣旺於春。此外,關於人體與外界環境,如四時、五氣,以及飲食五味的關係,中醫學亦是用五行之規律來加以說明 的。                                                     

女孩也該重量訓練(三)持續燃燒脂肪!

重量訓練有許多好處,但是這個您可能沒聽說過:
在做完重量訓練的兩天之內,身體呈現一個新陳代謝旺盛的狀態
不管在您睡覺、進食、看電視時,身體都會燃燒更多的卡路里!

這個反應又叫做後燃效應(after-burn effect)




(上圖藍色線條代表運動本身銷耗的熱量,紅色則代表運動完由後燃效應所燃燒的熱量
可以看到越是高強度、牽涉到全身肌肉的運動,後燃效果越好)

後燃效應(after-burn effect)
在2002年威斯康辛大學作的研究中,七位健康男性被要求完成高強度的重量訓練共30分鐘(包括握推、挺舉、深蹲)。在重量訓練結束之後,研究者持續地監控這些男性的氧氣消耗量。
結果發現,在重訓後的38小時內,他們的氧氣消耗量都明顯高於運動前的水準。
讀者們心中可能會納悶:氧氣消耗量大是什麼意思呢?
氧氣是身體燃燒熱量時所需的必要元素
沒有氧氣,人體就無法產生可用的能量
這也是為什麼在缺氧的狀態下人類很快就會死亡
消耗更多氧氣,意味著消耗更多能量!
這七位健康男性在高強度重訓後消耗了更多的氧氣
將氧氣量換算成卡路里數值後,這些受試者在運動後的兩天內平均多燃燒了773大卡
僅僅30分鐘的訓練雖無法消耗大量熱量,但後續的後燃效應可是相當驚人!

(高強度重量訓練後的兩天內,氧氣消耗量明顯上升)
什麼運動才有後燃效應?
可惜的是,並不是所有運動都有顯著的後燃效應
原則上來說,高強度的無氧運動會比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更能刺激後燃。
什麼是高強度的無氧運動呢?
例如短跑衝刺、重量訓練、高強度間歇式訓練、或是任何會讓心跳飆高,呼吸急促的運動
中低強度的有氧例如:
慢跑、快走、中低速游泳、腳踏車等相對緩和的運動
重量訓練降體脂
想減肥的朋友,跑步機、腳踏車不再是你唯一選擇
高強度的重量訓練讓你不用每天花時間在漫長的有氧運動中
還能提高新陳代謝,持續燃燒脂肪!
不過在這邊史考特醫師要呼籲:
高強度的重量訓練有一定的危險性,找個合格的教練指導,才能運動的安心又健康!

【迷思】低強度運動能燃脂?

史考特醫師常聽人說:想要減脂就該做有氧,因為有氧運動才會燃燒脂肪。每次遇到這個情況,史考特醫師就會陷入天人交戰,考慮要不要花20分鐘跟這位朋友解釋這個說法為什麼不正確。


如同之前提到過,高強度運動的後燃效應可以在運動後兩天內提高基礎代謝率,燃燒脂肪。但到底是高強度運動燃燒的多,還是低強度運動效果更好?讓我們看看科學證據怎麼說:




低強度燃脂的說法其來有自


是的,史考特醫師認為,宣傳低強度才能燃脂的朋友們並不是惡意的想要害你瘦不下來。低強度燃脂的說法其來有自。很早以前科學家就發現:隨著運動強度增加(用耗氧量來計算),人體會由燃燒脂肪,轉為燃燒碳水化合物為主要燃料。還記得嗎?(其實忘記也沒關係啦!)人體可以把少量的碳水化合物轉化成肝醣,儲存在肝臟與肌肉裡,以備高強度活動如捕食、逃命等緊急狀況運用。




圖片來源:史考特醫師



由上圖可以明顯的看到,隨著我們運動強度的增加,身體會慢慢減少脂肪的燃燒,改為運用碳水化合物來做為燃料。


這也是為什麼,有一些健身專家提倡一大清早在進食前做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因為一個晚上沒吃東西,人體的肝醣含量降低,此時做有氧運動身體就被迫只能燒脂肪,多聰明阿!


確實,低強度有氧如慢跑、健走、輕鬆的游泳、腳踏車等運動會以體脂肪作為主要的燃料,但是低強度的有氧真的能幫助你瘦嗎?這可未必喲!


引 述運動科學研究時,許多朋友往往忽略了一個事實:一般人每天只花不到5%的時間運動,也就是說剩下95%的時間,身體是怎麼運用燃料的,沒有人知道!這是 犯了見樹不見林的毛病。以下就讓我們把運動後的身體狀態拆成三個階段來分析,看看到底高強度、低強度,何者燃脂效果好!


圖片來源:http://goo.gl/14My1B



運動中


這篇1997年的研究將10位男性分成兩組:一組做非常輕鬆的腳踏車訓練(33% VO2 Max),一組騎中等強度的腳踏車(66% VO2 Max),兩組在運動中消耗的熱量被要求要一致。研究者發現低強度組在運動期間消耗的脂肪是中等強度組的兩倍!


在短期實驗中,低強度訓練勝出!



運動後24小時以內


但如果我們持續監控人們運動後的新陳代謝,故事就變得不一樣了。同樣在1997年,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學者發現,低強度運動過後三小時,新陳代謝就會恢復到運動前的水準,但高強度運動可以維持代謝率高亢!如果把時間拉長到24小時來看,高強度運動與低強度運動所能燃燒的熱量並無不同,而且高強度運動能夠在運動後燃燒更多脂肪。



長期效果


長期效果可能才是我們想要知道的重點,畢竟大家都想永遠保持年輕體態,沒有人希望運動完只瘦個24小時就好


在這篇魁北克的研究中, 相對於20周的耐力訓練,15周高強度間歇式訓練(HIIT)更能消去皮下脂肪。因為耐力訓練所消耗的熱量比高強度間歇式訓練多(耐力訓練通常時間較 長),研究者用統計方法把熱量的差異消除後,高強度間歇式訓練的減脂能力竟是耐力訓練的九倍!同時肌肉的解剖樣本也顯示,高強度訓練能誘導肌肉燃燒更多脂 肪。或許這能夠解釋為什麼高強度訓練雖然消耗熱量少,減脂能力卻優於耐力訓練。


日本學者發表的結果也認為高強度的運動更能燃燒脂肪、增強肌力、有氧能力,甚至改善心血管危險因子。




結語


來為各位讀者做個總結:


  • 低強度訓練確實能在運動中燃燒更多脂肪,但高強度訓練才能提升運動後的新陳代謝
  • 即使高訓練在運動中燃燒的脂肪較少,在運動後的24小時內兩者燃燒的熱量並無不同。這跟之前提過的後燃效應是同一件事
  • 長期看來,高強度訓練不僅減脂的效果更好,還能維持肌肉質量、心肺健康、改善代謝指標,多個願望一次滿足


想瘦身的朋友,高低強度的訓練該怎麼選,答案應該很清楚囉!不過史考特醫師還是要再三提醒:高強度意味著高危險性,初學者請務必尋求專業教練的指導。避免受傷,才能運動得健康又苗條(壯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