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紀錄整理所收尋到有關身心健康的資訊...

2015年1月19日 星期一

肩頸僵硬, 拉筋按摩小訣竅 (詳細圖解版)







步驟二:低頭看地。
同步驟一的正坐稍息姿勢,
然後慢慢讓頭部隨著重力放鬆垂下,眼睛往正下方看地板或閉眼休息,
配合規律呼吸約數30秒後,慢慢回正,仍維持規律呼吸再數10秒,
以上為一回合。每次可做3~5回合。





步驟三:左右側壓。
正坐,挺胸,腰桿打直,將右手放在後腰部,左手上跨頭頂按在右耳上方,
然後將頭部往左「側邊」壓下(此時可感覺到頸部側邊肌肉緊繃),
眼睛正視前方或閉眼休息,
此時脊椎一定要打直(不可讓身體跟著歪掉),
配合規律呼吸約數10秒後,慢慢回正,仍維持規律呼吸再數10秒,
換手按照相同步驟壓另一邊,以上為一回合。每次可做5~10回合。





步驟四:左右點頭。
正坐,挺胸,腰桿打直,將左手放在後腰部,右手上跨頭頂按在左耳上方,
然後將頭部往右「側前方」壓下(此時可感覺到後頸部連肩背部的肌肉都有緊繃),
眼睛看向左下方地板或閉眼休息,此時脊椎一定要打直(不可駝背),
配合規律呼吸約數10秒後,慢慢回正,仍維持規律呼吸再數10秒,
換手按照相同步驟壓另一邊,以上為一回合。每次可做5~10回合。





步驟五:擴胸夾脊。
正坐,挺胸,腰桿打直,
雙手十指合握,向「後」「下」伸展(此時會擴胸同時兩側肩胛骨往內夾緊),
配合規律呼吸約數30秒後,慢慢回正,仍維持規律呼吸再數10秒,
以上為一回合。每次可做3~5回合。







【按摩四步驟】
 
步驟一:挑撥提肩胛肌。
先找到肩胛骨內上角「提肩胛肌」附著的部位(如圖中紅色肌束上的黃色箭頭處),
若感覺到有一成條或數條筋結,這就是提肩胛肌的求救訊號。
按摩方式是利用指腹重重按壓著此處
(若按摩別人可同時用雙手拇指,自我按摩則可用對側手的中指從前面伸到肩膀後方),
此時應該會感到後頸部局部酸痛,甚至往上牽引至後頭部,
接著慢慢往外側滑撥,來回約5~10次以上,直至頸部開始舒鬆為止。
 




步驟二:按推肩井穴。
(注意:懷孕婦女絕對禁做,因為穴位刺激大容易導致胎動不安而流產。 )
「肩井穴」位在頸部大椎與肩峰的中點處。
平常自己可以常常用對側手的中指及無名指同時按壓此穴約5~10秒,
此時應該會感到側頸處局部酸痛,甚至往上牽引至耳後部。
若幫人按摩則可用手肘或手前臂尺側由輕慢慢漸重按壓此穴,
按壓力道須視被按的人耐痛力強弱而適當調整,
不宜重按過度(避免殘留痛感),
接著將手肘慢慢推按向前出後離手,左右為一回合,每次約3~5回合。





步驟三:揉抽風池穴。
「風池穴」就好比頭腦的開關鑰匙,必須要把這樞紐打開,頭腦才會清明。
自己可以用兩手大拇指揉按「風池穴」以及「完骨穴(耳後乳突骨下凹陷處)」,
其餘四指扣住頭頂,
也可反覆重力按壓風池穴(“力道往上”,按在頭部枕骨頭邊)約10秒後放開。
若幫人按摩則可用拇指及中指先順著頸部環形向上揉按或拿捏
(可塗上按摩霜或藥膏,以清涼者尤佳),
到達「風池穴」後,或停留在此穴輕柔按壓,或可重按而後突然直上一抽,
疲勞感就會好像被趕走似的霎然消失喔!





步驟四:拿捏順斜方肌。
依照黃色箭頭方向順勢拿捏(把肌肉束抓提起來)或推按斜方肌
(可塗上按摩霜或乳液,以清涼者尤佳),
肩膀部可兩側交替重按著然後往外滑推。
也有人會利用刮痧,但此方法不宜常用,因為容易導致皮膚肌肉纖維化,
若是氣血不足者也容易因此耗氣傷血,肌肉失於濡養,反而導致症狀惡化!



~ 本篇文章刊載於中國醫訊第65期 ( 肩頸僵硬 拉筋按摩小訣竅 ) ~
深入認識 ~ 肩膀酸痛的警告, 纖維肌痛症

腹肌進階動作之下腹部殺手:反向捲腹完全圖解(很重要!)

鄉親們晚上好。敝人其實本身不是很喜歡練腹肌,因為每次練的時候都有一種腹肌快被撕裂的感覺,而且脖子好痠。難怪到現在敝人的肚子依然是一個巨大團塊狀。不過最近寫了腹肌相關系列文後,得到一個重大感想就是:每個人都很在意腹肌!如果是胸肌文,男性觀眾反應會比較熱烈,屁肌(?)文的話則是女性觀眾有較多迴響。因此敝人今天就來介紹腹肌三大殺手之一:反向捲腹一般捲腹我們已經在之前的文章中介紹過了,反向捲腹和它的差別,在反向捲腹更強調一般捲腹感受較弱的下腹部。一般捲腹是移動胸部往恥骨捲,反向捲腹則是移動你的恥骨往胸部捲。太棒了,可以瘦小腹






以下這張圖就是反向捲腹動作示意圖。請原諒敝人今天圖畫得特別醜,因為電腦不是自己的,滑鼠用起來很不順手QQ。它的動作重點如下:




  • 把骨盆往上抬且往你胸部的方向「捲」。右邊那個人身上的紫色圓圈就是你的骨盆,你要控制她往箭頭方向旋轉,也就是想辦法把你的肚臍推靠近你的胸部

  • 你的腿和你的上半身的夾腳是幾乎不變的。就是圖裡的藍色夾角。在動作啟動時,可能你會覺得把腳往身體彈一下會比較容易抬起骨盆,但那樣其實利用到了很多慣性,而不是腹肌的收縮。不過角度輕微的變動是可以接受的。

  • 不用試圖把背部整個抬離地面。第一是因為這樣子很傷你的脖子!如果你用力想把下背整個抬離地面,想像一下,你等於把整個體重都落在你的脖子上,這‧非‧常‧危‧險。第二,要練到腹肌的重點是捲起你的脊椎這個動作,你硬要抬起下背對於腹肌進一步的收縮實在幫助不大。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要問(不想問也沒關係,你還是可以繼續看下去):




那反向捲腹跟平躺抬腿有什麼不同?




好問題!而且是個很重要的問題!


要回答這個疑問,我們必須先來複習一下之前在「圖解腹肌的正確練法」一文中所學到的肌肉A肌肉B


下面這張圖就是你做捲腹(crunch)這個動作時最主要練到的那條腹肌,稱他肌肉A。他從你的胸部下沿開始一路延伸到你的恥骨。先記住這件事。



下面這張圖是另外一群肌肉,先叫他肌肉B。他是從你的脊椎和骨盆一路黏到你的大腿骨上。








  • 肌肉A:從你的胸部下沿開始一路延伸到你的恥骨,因此他收縮時,你的脊椎會彎曲起來,讓你的胸骨盡量接近你的恥骨。因為肌肉A並沒有跨越你的上下半身,所以妳的上半身跟下半身的角度沒有變

  • 肌肉B:從你的脊椎和骨盆一路黏到你的大腿骨上,因此他收縮時,把你的脊椎拉向你的大腿骨。因為肌肉B有跨越你的上下半身,所以你的上半身和下半身之間的角度會變小 




請記得我們要練的是肌肉A下圖是反向捲腹的正確做法,也就是骨盆順時針轉動、上半身和下半身的角度幾乎不變這個動作,也就是平躺抬腿,其實是一個爭議性很大的動作。她大部分練到的都是你的肌肉B,如同敝人先前說到的,若是肌肉B太強大,容易造成腰痠背痛與椎間盤突出。此外,如果你原本腹肌就不是很強壯,做平躺抬腿會讓你的腰椎受到很大拉力,你可能當場就會開始背痛。














祝福各位反向捲腹愉快。敝人真該換個結語了。

鍛鍊腰、背、肩胛內部肌肉群:改善肩頸酸痛及落枕:

 如何改善肩頸酸痛及落枕:
不是針對痛處嚴刑拷打而是要鍛鍊腰、背、肩胛內部肌肉及核心肌肉群。



由於大部分同學來上課時,基本上已經非常的疲倦了.
因此我希望能將太極拳練習應用到減緩身上的病痛,這樣才會讓大家體認到太極拳另一種內涵。

大部分同學最希望解決的是肩、頸痠痛問題:

頸部酸痛的原由:長時間低頭伏案,使頸椎處於向前屈的勞累狀態,頸後的頭夾肌、提肩胛肌、頚夾肌肉、斜方肌處於緊張狀態,導致頸肌慢性勞損,從而發展成為頸椎病的重要原因。
 
肩部酸痛的原由:長時間保持端坐姿勢,肩部肌肉斜方肌上方拉緊當然壓迫血管,從而導致血液供給不足。

實際上大部分的人都會不自覺的手部用力,而且非常的用力而不自覺。試試看,只要手部用力基本上牽扯到的不只是三角肌,連帶的胸大肌都用力而導致胸部悶。
為改善上述狀況:根據觀察:會有下述情形
-主要的是精神上不由自主的緊張,這點是最難解決的。一般人肩頸的痠痛程度可以從鬆肩帶的過程得知,通常肩帶緊的人,其實腸胃也經常不舒服,排便也不正常的。

-坐姿前傾,大量的使用到頭、頚夾肌肉,而且經常聳肩。通常在頸椎及胸椎接縫處有厚塊(筋節),

-由於腰背的肌肉群強度不夠通常會內陷而使得使用頭、頸部內部肌肉代償,因此頚部異常用力。

放鬆其手臂肌肉時,肌肉非常緊繃、用力,幾乎所有的動作都是手臂非常出力的進行,包含騎車、開車、握拳。

-呼吸短而急促,容易緊張,講話很快特別是思緒閃爍。(重點是身體都不太好)

改善運動的原理:大部分的人都是頭痛醫頭,通常就是針對痛點按摩,或吃止痛藥.但是想要有效改善就要必須進行整體的運動.

-先透過呼吸、冥想放鬆思緒。

-先放鬆手部的肌肉:在有效的導引下,的確可以放鬆到30%以上,試過的同學都覺得很神奇,但是道理很簡單.就是自己沒事用力幹嘛!(這過程不好寫,上課時會教!),也會發現胸部肌肉非常緊繃。

-練習運用呼吸將小腹內收、尾閭內含、帶動背後肌肉群到肩胛、然後將手提起。(注意:手的肌肉必須充分放鬆)

-針對肩帶肌肉群的伸展,改善肩部及兩臂的血液迴圈,從而緩解肩部的疲勞。(動作:每30分鐘就進行闊背肌前抱及由胸肌後仰的動作幾分鐘,不是忽然用斜方肌將頭後仰!)。

-練習肩胛環繞運動(菱形肌、大小圓肌:六封四閉),這將有效的轉動上肢背部的深層肌肉群。這也是太極拳主要練習的肌肉。
假如有練習夥伴,還可以請對方按住膏肓穴(菱形肌),順肌肉及筋膜運動慢慢深入,讓整個肩胛鬆開!

最有用輔助性按摩:鬆背
只是敘述起來太麻煩了。前二天熱狗在學校午睡落枕,頭歪一邊,走起路來一扭一扭的。我就是請他趴著幫他把背鬆了二遍,落枕處稍微按了幾下。就作二次就好了。

經驗是落枕的問題是出在背部的肌肉緊繃,但是大家確用力的處理肩膀,成效實在有限!

以下是我建議平常多做的預防性運動:

-以順式呼吸帶動腰部闊背肌,帶動整個肩胛骨內側的大菱、小菱、小圓、大圓、棘上、棘下、肩胛下肌的擰動。 順便透過腰部:薦棘肌的鍛煉,讓脊椎拉直的動作。如下圖

 

 放鬆頸背:全部用背後及肩胛內部的肌肉轉的,不是單用手轉的!
n呼吸用順式,這樣才可以透過腹部肌肉群按摩內臟然後帶動深層及肌肉群.
n
 
要充分轉動肩胛骨,讓菱形肌肉、大小圓肌肉可以充分轉動手臂.
 
n這可以扭動足經絡來帶動手經絡.對頭痛,感冒,咳嗽非常有幫助,
n因為轉動了肺跟小腸經.
n
 
下面是瑜珈練習動作,只是需要趴著,適合回家操作.原理相同都是訓練腰背脊的張力來強化頸部的支撐力.但是轉動的程度就遠不如太極拳,太極拳是式式由體內深層肌肉帶動旋轉肩胛內的肌肉,假如沒有就是無效練功了! 



另外平常需要注意事項如下:

1. 坐姿正確 : 要預防頸椎病的發生,最重要的是坐姿要正確,使頸肩部放鬆,保持最舒適自然的姿勢。辦公室工作者,還應不時站起來走動,活動一下頸肩部,使頸肩部的肌肉得到鬆弛。可以的話應用逆式呼吸將背後的肌肉內抱後放鬆!

 
2. 活動頸部: 應在工作12小時左右,有目的地讓頭頸部向前後左右轉動數次,轉動時應輕柔、緩慢,以達到各個方向的最大運動範圍為准。使得頸椎關節疲勞得到緩解。

3. 抬頭望遠: 當長時間近距離看物,尤其是處於低頭狀態者,既影響頸椎,又易引起視力疲勞,甚至誘發屈光不正。因此,每當伏案過久後,應抬頭向遠方眺望半分鐘左右。這樣既可消除疲勞感,又有利於頸椎的保健。

4. 睡眠方式:睡覺時不可俯著睡,枕頭不可以過高、過硬或過低。枕頭:中央應 略凹進,頸部應充分接觸枕頭並保持略後仰,不要懸空。習慣側臥位者,應使枕頭與肩同高。睡覺時,不要躺著看書。不要對著頭頸部吹冷風。了解自己頸椎的不良慣性,可以的話用毛巾墊住,慢慢改變.

5.
避免損傷:避免和減少急性頸椎損傷,如避免猛抬重物、緊急刹車等,提醒大家不當的發勁會扯到頸椎及手臂韌帶要注意哦!

6. 防 寒防濕:防風寒、潮濕,避免午夜、淩晨洗澡時受風寒侵襲。頸椎病患者常與風寒、潮濕等季節氣候變化有密切關係。風寒使局部血管收縮,血流速度降低,有礙組 織的代謝和血液迴圈。冬季外出應戴圍巾或穿高領毛衫等,防止頸部受風、受寒。晚上睡覺時將熱覆墊(用毛巾包起來)至於肩膀頸部後面也不錯! 

預防頸椎病穴位按摩如下


1.
按摩百會 用中指或食指按於頭頂最高處正中的百會穴,用力由輕到重按揉2030次。功效:健腦寧神,益氣固脫。

2.
對按頭部 : 雙手拇指分別放在額部兩側的太陽穴處,其餘四指分開,放在兩側頭部,雙手同時用力做對按揉動2030次。功效:清腦明目,振奮精神。

3.
按揉風池: 用兩手拇指分別按在同側風池穴(頸後兩側凹陷處),其餘手指附在頭的兩側,由輕到重地按揉2030次。

4.拿捏頸肌: 將左(右)手上舉置於頸後,拇指放置於同側頸外側,其餘四指放在頸肌對側,雙手用力對合,將頸肌向上提起後放鬆,沿風池穴向下拿捏至大椎穴2030次。

5. 按壓肩井: 以左(右)手中指指腹按於對側肩井穴(在大椎與肩峰連線中點,肩部筋肉處),然後由輕到重按壓1020次,兩側交替進行。
 6.按摩大椎: 用左(右)手四指併攏放於上背部,用力反復按摩大椎穴(位於後頸部頸椎中最大椎體下方的空隙處)2030次,至局部發熱為佳,兩側交替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