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步驟二:低頭看地。
同步驟一的正坐稍息姿勢,
然後慢慢讓頭部隨著重力放鬆垂下,眼睛往正下方看地板或閉眼休息,
配合規律呼吸約數30秒後,慢慢回正,仍維持規律呼吸再數10秒,
以上為一回合。每次可做3~5回合。

步驟三:左右側壓。
正坐,挺胸,腰桿打直,將右手放在後腰部,左手上跨頭頂按在右耳上方,
然後將頭部往左「側邊」壓下(此時可感覺到頸部側邊肌肉緊繃),
眼睛正視前方或閉眼休息,
此時脊椎一定要打直(不可讓身體跟著歪掉),
配合規律呼吸約數10秒後,慢慢回正,仍維持規律呼吸再數10秒,
換手按照相同步驟壓另一邊,以上為一回合。每次可做5~10回合。

步驟四:左右點頭。
正坐,挺胸,腰桿打直,將左手放在後腰部,右手上跨頭頂按在左耳上方,
然後將頭部往右「側前方」壓下(此時可感覺到後頸部連肩背部的肌肉都有緊繃),
眼睛看向左下方地板或閉眼休息,此時脊椎一定要打直(不可駝背),
配合規律呼吸約數10秒後,慢慢回正,仍維持規律呼吸再數10秒,
換手按照相同步驟壓另一邊,以上為一回合。每次可做5~10回合。

步驟五:擴胸夾脊。
正坐,挺胸,腰桿打直,
雙手十指合握,向「後」「下」伸展(此時會擴胸同時兩側肩胛骨往內夾緊),
配合規律呼吸約數30秒後,慢慢回正,仍維持規律呼吸再數10秒,
以上為一回合。每次可做3~5回合。


【按摩四步驟】
步驟一:挑撥提肩胛肌。
先找到肩胛骨內上角「提肩胛肌」附著的部位(如圖中紅色肌束上的黃色箭頭處),
若感覺到有一成條或數條筋結,這就是提肩胛肌的求救訊號。
按摩方式是利用指腹重重按壓著此處
(若按摩別人可同時用雙手拇指,自我按摩則可用對側手的中指從前面伸到肩膀後方),
此時應該會感到後頸部局部酸痛,甚至往上牽引至後頭部,
接著慢慢往外側滑撥,來回約5~10次以上,直至頸部開始舒鬆為止。

步驟二:按推肩井穴。
(注意:懷孕婦女絕對禁做,因為穴位刺激大容易導致胎動不安而流產。 )
「肩井穴」位在頸部大椎與肩峰的中點處。
平常自己可以常常用對側手的中指及無名指同時按壓此穴約5~10秒,
此時應該會感到側頸處局部酸痛,甚至往上牽引至耳後部。
若幫人按摩則可用手肘或手前臂尺側由輕慢慢漸重按壓此穴,
按壓力道須視被按的人耐痛力強弱而適當調整,
不宜重按過度(避免殘留痛感),
接著將手肘慢慢推按向前出後離手,左右為一回合,每次約3~5回合。

步驟三:揉抽風池穴。
「風池穴」就好比頭腦的開關鑰匙,必須要把這樞紐打開,頭腦才會清明。
自己可以用兩手大拇指揉按「風池穴」以及「完骨穴(耳後乳突骨下凹陷處)」,
其餘四指扣住頭頂,
也可反覆重力按壓風池穴(“力道往上”,按在頭部枕骨頭邊)約10秒後放開。
若幫人按摩則可用拇指及中指先順著頸部環形向上揉按或拿捏
(可塗上按摩霜或藥膏,以清涼者尤佳),
到達「風池穴」後,或停留在此穴輕柔按壓,或可重按而後突然直上一抽,
疲勞感就會好像被趕走似的霎然消失喔!

步驟四:拿捏順斜方肌。
依照黃色箭頭方向順勢拿捏(把肌肉束抓提起來)或推按斜方肌
(可塗上按摩霜或乳液,以清涼者尤佳),
肩膀部可兩側交替重按著然後往外滑推。
也有人會利用刮痧,但此方法不宜常用,因為容易導致皮膚肌肉纖維化,
若是氣血不足者也容易因此耗氣傷血,肌肉失於濡養,反而導致症狀惡化!

~ 本篇文章刊載於中國醫訊第65期 ( 肩頸僵硬 拉筋按摩小訣竅 ) ~
深入認識 ~ 肩膀酸痛的警告, 纖維肌痛症